金信信托步入后葛政時代 與張良賓關系撲朔迷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1日 02:3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蘭江水 上海報道 金信搬離上海 和金信信托董秘李傳全博士約定的采訪事宜被一推再推。
5月30日,記者再次致電李博士,得到的答復依然是再等。而此時,李事實上已經在杭州上班多日。“我們有些調整。”對于公司一些部門遷回杭州一事,李并不想多說什么。而原本記者和其相約的采訪董事長汪曉峰一事似乎已經被無限擱置。 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金信信托已經選擇收縮策略。 5月30日,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華敏翰尊國際廣場的金信系的辦公場所,原本三層樓的辦公室已經是人去樓空。 “我們剛剛今天搬完,電話還沒有安裝。”金信證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的部門已經搬回長樂路原先的辦公室。 記者此前了解到,金信證券的辦公室和財務部等服務性部門在5月初就已經遷回杭州,上海這邊只保留業務部門(包括投行部等),記者當時看到的一份材料顯示,4月底上述部門人員和必要的辦公用具首先搬回杭州,5月9日正式上班。 當時的一種說法是,服務部門遷回杭州,有利于和當地主管機構溝通。 但似乎,這種收縮不僅僅只是在金信證券。金信信托也將遷回杭州,當然上海也會保留一些部門,金信的人士告訴記者。 如今,剛剛3月份重新當選金信證券董事長兼總裁的陳唯賢也已經回到浙江。 而這離金信搬遷新居華敏翰尊國際廣場僅有半年時間(去年11月份時候),“來去匆匆”。根據留守的一位人士介紹,華敏的辦公場所費用太高。據悉,華敏的物業費用就要每平方25元/月,場租一層要100多萬,金信系公司三個層面光租金就要300多萬,“開銷太大”。 原本搬到華敏,是金信系將“散落”的關聯公司集中到一起,有利于工作上的配合。事實上,金信系一直有在上海大發展的圖謀,在原掌門葛政早年的規劃當中,將公司遷至上海,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優勢和資金優勢。 如今,金信信托的戰略轉移戛然而止,而隨著葛的離去,金信的未來也顯得模糊不清。 三筆收購兩次轉讓 與此同時,坊間傳言,金信信托在長豐通信(資訊 行情 論壇)的股權也將退出。 金信信托目前持有長豐通信(000892.SZ)的股權有9600萬股,為后者的第二大股東。2003年初,金信信托斥資1.57億元購得長豐通信23.2%的股權,同年,其還出資2.8億元控股伊利股份(600887.SH),出資1.77億元成為金地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600383.SH第二大股東。 而這三筆收購,始終無法擺脫隱性MBO的陰影——其共同點是,金信信托始終沒有派人員參與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 而去年伊利事件的風波將這種股權關系推向尷尬境地。2005年4月6日,金信信托將其持有的14.33%股權轉讓給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拱手讓出第一大股東的寶座。 5月20日,金信又出讓金地集團的股權。 如今,坊間已經傳言,金信亦將出售長豐通信的股權。但當記者就此向金信信托董秘求證時,其表示并不清楚此事。 不過,有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金信信托的潛在投資者有這種厘清公司對外投資的要求。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長豐通信的公司質地遠不如前兩者優良。長豐通信的公告表明,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現虧損,“由于公司現階段資金狀況比較緊張,一些投資項目無法啟動,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導致2005年1-3月公司累計虧損達到4652萬元。” 而且,長豐通信還陷入了覃輝風波當中。大股東和上市公司的關系也要比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和金地集團復雜,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公司實際占用卓京投資公司的資金為7046.69萬元。在這種情況下,金信信托能否溢價脫手長豐通信的股權,值得考驗。 事實上,金信信托在脫手伊利股份和金地集團的股權上,均獲益不菲。記者此前在采訪葛政時,葛就表示,2003年后公司只做投資。金信的戰略目標已經很明確,就是做非銀金融服務,專業的戰略投資者。”事實上,金信信托在脫手伊利股份和金地集團的股權上,均獲益不菲。 而收購三家上市公司股權,是其探索信托業創新的方式之一。實際上,金信在業內也一直以善于創新而被市場所推崇。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這種為以后做準備的信托創新最終導致葛政的離開。“伊利事件恰恰是葛離開金信信托的一個導火索。”知情者稱。 大股東之謎 3月7日,金信信托召開董事會,新鴻基執行董事汪曉峰正式就任金信信托董事長,原董事長趙海華則擔任上海金信控股的董事長。而葛政原本是上海金信控股的董事長,在趙回到金信控股后,葛完全退出金信。 趙海華為葛政的一脈相承之人,在其主政期間(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趙秉承了此前的金信經營理念。 而自從今年2月份,市場傳出香港新鴻基金融集團入主金信信托后,其股權結構以及大股東身份一直是個謎。在記者最近的采訪中,當一問到大股東的話題時,“還沒有最后的結果,現在不方便說”成為金信系高層的統一口徑。 “新鴻基只是一個顧問公司,幫助公司引進大股東。”金信系一高層表示,同時其稱,公司確實在接洽外資背景的公司。 據一位接近新鴻基高層的人士表示,新鴻基亦無意收購金信信托。記者此前在采訪香港新鴻基時,數位被采訪人士表示不知情公司收購信托公司的事情。 最近金地集團的股權轉讓公告顯示,金信信托的主要股東依然包括通和投資控股、浙江省金華市財政局、浙江廣廈(資訊 行情 論壇)(600052.SH)、浙大網新(資訊 行情 論壇)(600797.SH)、朝華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000688.SZ)、深圳市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000061.SZ)、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等。 截至2004年底,金信系在金信信托的平臺下,掌控了多家金融公司。金信信托擁有金信證券47.05%的股份、博時基金48%的股權,控股金迪期貨以及金信證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金信系通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初具規模的非銀金控公司。特別是博時基金和金信證券,在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事實上,誰控制了金信信托就是控制了證券、基金和期貨三大金融平臺。 而據記者了解,香港新鴻基金融集團擁有香港本土最大的證券公司香港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從事證券經紀、投資銀行、理財等金融業務。 從現有的信息看,新鴻基背后的買家比較看好金信證券。 就在3月7日金信信托換掉董事長不久,3月底,金信證券召開董事會,原公司董事長林益森被撤換,陳唯賢同時被委以重任,擔當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另外撤換的還有兩名副總。而對陳的雙重身份的任用顯示出新鴻基引進新股東的企圖。 三年增資之痛 金信信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增資擴股的過程。早在2003年初,金信對增資擴股的渴望就非常強烈。 當時,公司認為,信托公司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本的基礎(最大限度地對外投資),金信前面的幾次增資在時間上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次增資都對公司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金信第一次增資是在1993年5月,公司改制為股份制企業,同時注冊資金增到1.2億。1996年9月,完成第二次增資,資本金增加到3億。2002年1月又第三次增資擴股為10.18億。 前任金信董秘曾介紹說,金信1996年時期的第二次增資挽救了公司。當時3億資本金正是國家規定的信托公司保留的底線。但金信增資在前,國家規定在后,所以金信得以保留。 而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增資擴股工作卻顯得異常艱難。在2004年上半年的時候,記者了解到,新一輪的增資資金已經到位,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次的增資并沒有成功。目前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還是10.18億。 朝華集團的2004年年報顯示,公司董事會2003年度已通過向金信信托增加出資2000萬元決議,但因各方面的原因,截至年底尚未實施。 浙江利捷的余凱認為,在目前市場低迷時期,資金投資金融機構都要三思而后行,增資擴股并不是簡單的事情。 而事實上,2004年期間,金信證券為解決自身資本金過小的問題,曾試圖和浙江券商天一證券合并。林益森當時就是天一證券的董事長,但由于主控權等一些問題,雙方的合并“只開花不結果”。 2004年8月,林益森被推舉為擔任金信證券的董事長,同時,公司董事會審議了增資擴股的議案。8月19日,公司專門討論招股說明書和布置增資擴股工作。 2005年5月初,在記者致電陳唯賢時,陳表示,公司目前還是處于平穩階段,生存壓力不是很大,但發展還談不上。首先公司想辦法增資擴股,然后爭取申請創新資格。 金信與華西 然而,金信證券面臨的難題也是顯而易見。2004年公司虧損5315萬元,而2003年盈利1460萬元。 與此同時,華西證券卻在市場低迷時期盈利1.75億,超過中金公司、廣發證券、東方證券等知名券商,名列第一。目前市場認為,華西證券的盈利得力(行情 論壇)于胡關金的改革。 但知情者告訴記者,華西的盈利和金信證券的虧損不無關系。知情者稱,目前,金信證券是東方鍋爐(資訊 行情 論壇)(600786.SH)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截至2004年底,金信證券持有952.95萬股流通股,金信信托六只證券組合投資資金信托計劃持有758.61萬股(第二大流通股)。 而華西證券恰是東方鍋爐2003年底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股757.43萬股,而當時并沒有金信的身影。2004年上半年,金信證券突然代替華西成為第一大流通股股東,華西減持至301萬股。 參看當時東方鍋爐的股價,2003年12月31日,當天股價報收15.64元,而后東方鍋爐一直上揚(行情 論壇),2004年1月8日,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股價在1月底達到22元,4月15日,股價達到創記錄的28.68元。 而金信證券正是在2004年上半年完成建倉。2004年6月底,金信已經持有東方鍋爐流通股748萬股。而后9月東方鍋爐在除權后至今,股價一直在11元之15元之間徘徊。5月31日,其股價報收11.11元。 金信證券依然為東方鍋爐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鍋爐的股價從2004年5月份24元的高位,下降到目前的11元左右。 在東方鍋爐這只股票上,華西證券可謂入袋為安。事實上,2004年華西證券受托投資管理收益高達2.49億元。 當時,華西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為張良賓。張良賓控制的西昌鋅業持有華西證券33.07%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同時,朝華集團是金信信托的大股東之一。余凱認為,不排除張良賓利用金信信托為自己解憂的可能。 5月31日,華西證券辦公室的相關人士認為,金信證券建倉和華西證券沒有關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