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慮將現在的股權分置方案同股權激勵結合起來,激勵上市公司高管為了實現企業的業績而努力工作,這不但有效地解決了當前股權分置改革中尚未涉及的高管激勵問題,而且有利于該項改革的深入進行,因為只有企業的業績好了,才能實現流通股、非流通股股東和高管三者的“多贏”
文/華西證券 王洪斌
在信息經濟學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這在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過程中也明顯存在。
對于非流通股股東而言,由于其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對公司的運營情況、資產質量、發展前景有著比較明確的了解與掌握,因而能夠正確判斷其掌握股票的真實價值。而這種股票的價值并不只是由目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所惟一決定的,上市公司未來能夠創造的價值也會對目前股票估值產生影響。比如由于一些藍籌股在過去的歷史中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流通股也獲得了一定的相應報償,而且其目前的估值已經與國際市場較為接近,流通股含權較少時,其便不愿支付較多的對價。而那些績差或績劣股,由于從價值、價格偏離度的角度看,流通股股價偏離可能較大。這使其可以通過支付較多對價的形式爭取到全流通的機會,從而大打含權概念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對于流通股股東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其并不能完全掌握上市公司的情況,因而不可能明確計算出公司股票真正的價值所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信息不對稱,流通股股東并不能完全準確的甄別和評價上市公司的資質,這會導致流通股股東對優質的上市公司支付較低對價的做法并不認同,而且在當今短線操作與投機風盛行的中國股市,這種不認同又被圍繞股權分置這一概念的炒作與投機所放大,使得市場出現混亂。
如果不能及時出臺一些新的股權分置解決方案或者機制設計,筆者認為資質越差的公司越愿意補償,資質越好的公司越不愿意補償,而流通股股東由于沒有完全的信息來甄別上市公司價值,只能選擇從眼前利益出發,短線操作,追捧對價支付較高的上市公司,對優質上市公司股票用腳投票。這種對于流通股股東而言的理性選擇會造成對基本投資理念的顛覆。
由于市場失靈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問題,在股權分置的解決中也依然存在。當非流通股股東手中的股票獲得流通權以后,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信號說明或者機制設計,我們不能排除以下兩種情況的發生:一是對于非流通股股東而言,可能他知道手中的股份價值其實不值錢,只要其獲得流通權,通過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其必然獲得巨大收益;另一種情況是非流通股股東在今后上市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并不對公司業績十分關注,因為如果其沒有一個長期明確的發展戰略的話,其努力監管上市公司所獲得的收益遠遠不能與其拋售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給他帶來的收益相比。
上述情況發生時道德風險自然產生,因為非流通股股東由于持股成本極低,非流通股流通后雖然會拉低股價,但非流通股股東從中仍會獲利,而這種獲利的成本或者說由此帶來的損失卻完全轉嫁給了流通股股東。
在企業內部既存在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存在著作為委托人全體的股東與作為企業代理人的高管的利益沖突,甚至還存在高管內部之間的利益沖突,可以說企業就是一個利益矛盾的沖突體。實際上企業直接控制者是高管人員,企業的業績或者說經營的績效也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如果能將當前股權分置改革同對高管的激勵結合起來這不但有利于全流通的實現,而且有利于實行股權分置改革企業自身經營業績的提高,甚至通過放大效應促成整個證券市場的繁榮。
首先從非流通股股東的角度來講,要使得非流通股股東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必須滿足條件其從這場改革中的獲益應該大于其成本。具體來講也就是要使得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票在股權分置改革后的市值大于改革前的市值,而股價的高低將取決于公司的績效,公司業績卻是高管人員工作努力的結果,這就是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邏輯。
其次,流通股股東是否支持股權分置的改革同樣取決于其成本收益的大小比較。在流通股股東接受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后,如果其原持有的股票的市值小于改革后其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其將激勵推動股權分置改革。而要使得這一條件得以成立同樣取決于股權數和股價,由于股權分置方案中實際上已經確定了流通股股東改革后所擁有的股權數,所以現在存在的惟一變數就是股票全流通以后的市場價格。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連接該問題的關鍵就是股票全流通以后的股價,而該價格是由企業業績的基本面決定的。分別就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和引入股權激勵的非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與企業管理層之間的三方博弈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制定一套完善的機制以保證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不存在股權激勵的條件下,由于高管人員和股東之間的目標函數不一致,會導致他們之間存在利益沖突,高管人員追求的是收益一定的條件下所付出努力成本的最小化;而股東追求的是股票價值的最大化。
在股權分置的條件下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區分,在非流通股股東通過將其股票流通所獲收益減去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的差額大于從對高管的有效監督中所獲的收益時,幾者的結合就會使得非流通股股東放棄監督。
雖然這種情況并不一定會發生,但大多數企業在沒有通過一個明確的信息傳遞機制將非流通股股東希望努力監管控制上市公司這一私人信息傳遞給沒有信息的流通股股東一方的時候,理性的流通股股東不會對公司的發展前景產生良好的預期,因此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目的只是追逐眼前利益、短線操作,加之流通股股東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而形成對高管的有效監督所花費的成本極高,這樣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博弈的結果只可能是雙方都放棄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從而形成無效監督的情況。
而由于非流通股股東作為內部人直接控制著管理層,這樣在非流通股股東放棄監督的情況下,高管不努力工作成為該博弈的占優策略。最終博弈的結果就變為低績效和無效監督的并存,此時企業的業績不會有較大的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現業績下降的情況,這必然導致反應企業價值的股價趨于下降,最終這種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會給目前的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都帶來損失。
在此,我們提出引入對高管的股權激勵機制方案來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由于當前實行的是股權分置的改革,也就是對股權結構的再調整,使得引入對高管長期激勵的股權方法成為可能,因為,股權激勵說到底實質上也是一種有條件的股權結構的再調整。
所謂股權激勵是指將對經營者的部分現金獎勵轉化為股票權,調整公司股本結構,劃出一部分形成經營者的股票權,用于設立經營者崗位股、干股獎勵業績良好的經營者,對有突出貢獻并得到社會各方面認同的經營者,實行使其無形資產投資形成股權,通過股票轉讓形成經營者的股權激勵;在公司增擴股中形成的經營者的股權,其是一種對高管實行的長期激勵手段。能否考慮將現在的股權分置方案同股權激勵結合起來,轉讓部分的非流通股給企業的高管,激勵他們為了實現企業的業績而努力工作,這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前股權分置改革中尚未涉及的高管激勵問題,而且有利于該項改革的深入進行,因為只有企業的業績好了,才能實現流通股、非流通股股東和高管三者的“多贏”。
引入對高管的股權激勵,能夠有效的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投資銀行可以在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添加修正條款,即將在企業高管經營業績出色或由于其努力工作使得公司的經營業績達到某一事前規定的指標時,可以給予公司高管人員股權激勵,并且將今后非流通股股票能否上市流通與企業經營業績相結合,將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納入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這種做法就可以將控股股東希望長期持有公司股票以取得控制權和注重企業自身價值成長的信號明確的傳遞給流通股股東,有效的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而股權的引入又可以激勵高管人員努力工作,即在股權激勵的作用下,由于此時努力工作已經成為高管人員的自實施策略,非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監督高管努力工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三者的目標函數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個交集,努力工作和高績效成為該博弈的占優策略,而最后的博弈結果則變為是高績效和有效監督。隨著企業業績的不斷攀升,進而實現流通股、非流通股股東和高管的“三贏”。
不難看出,不考慮管理層或者企業經營業績的股權分置的改革方案由于其內生的缺陷,難以完成其歷史使命,而對其進行修正的補充條款不僅會使經濟剩余得以增加,使零和甚至負和的市場博弈變為正和博弈,而且更重要的是為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預期,并最終保證了改革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