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第一季度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
內容摘要
○2005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成效逐步顯現,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繼續回落,消費增長加快,進出口貿易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
○2005年一季度,貨幣信貸增長基本適度,金融運行平穩。3月末,M2余額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A貨幣余額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1%。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貨幣市場利率平穩走低。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6591.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92.1億美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8.2765元人民幣/美元,與上年末持平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著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煤電油運供應偏緊、經濟增長質量偏低與浪費并存等問題。此外,由于一季度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貨幣政策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一是進一步完善間接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二是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控作用;三是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發揮好信貸政策在加快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四是適當控制中長期貸款,促進信貸期限結構優化;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以金融產品創新為突破口,擴大直接融資渠道;六是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七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05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貨幣信貸增長基本適度,金融運行平穩。
一、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逐步回落,目前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3月末,M2余額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0.6個
百分點,運行態勢較為平穩。
表1:2005年一季度末貨幣供應量及其構成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
與廣義貨幣相比,狹義貨幣M1增長相對減緩。3月末,M1余額9.5萬億元,同比增長9.9%,比上年末低3.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增速較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一是上年同期狹義貨幣增長較快,同比基數較高。二是隨著信用卡等結算工具的大量使用,居民在日常消費中對現金的需求下降。三是企業對利率的敏感度不斷增強、財務管理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10月29日基準利率調整后,中長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短期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變,企業將部分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
3月末,流通中現金M0余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一季度現金累計凈回籠229億元,同比少回籠219億元。
專欄1:貨幣供應量、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貨幣供應量、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的關系可以用交易方程式MV≡PY表示,其中M為貨幣供應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平均價格水平,Y為實際產出。
長期來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的變動總會導致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動,從這個意義上說,監測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十分重要。1980-2003年,我國經歷了四次通貨膨脹和一次通貨緊縮,在此過程中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基本呈同方向變動,即經濟擴張階段,貨幣供應量增長也快速上升,當貨幣供應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貨膨脹上升,經濟出現失衡,不得不壓縮貨幣信貸進行被動性調整。實踐證明,過量的貨幣供應不會導致經濟增長無限加快,只會導致物價上漲,而高通脹后慣常發生的蕭條及通貨緊縮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破壞。因此,適度的貨幣增長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既可以防止通貨膨脹,又可以防止通貨緊縮。但應用貨幣交易方程式時要慎重,要特別注意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的影響。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密切相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決定收入和支出差額的制度性因素、“金融技術”狀況、利率水平、經濟不穩定程度或經濟信心狀況、通貨膨脹預期和收入水平等。據研究,貨幣流通速度一般是先隨著貨幣化的深入而下降,然后又隨著金融創新和經濟穩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一個貨幣深化的過程,貨幣流通速度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動,大致是經濟增長較快時,貨幣流通速度上升,經濟增長放緩時,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放緩或者下降。
二、金融機構存款穩定增長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比年初增加1.3萬億元,同比多增63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5.6萬億元,同
比增長15.9%,比年初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223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628億美元,同比增
長10.9%,比年初增加79.8億美元,同比多增103.7億美元。
3月末,人民幣企業存款余額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4%,比年初增加260億元,同比少增1743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比年初增加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多增。一季度財
政存款增加1938億元,同比多增766億元。
三、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基本平穩
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回落1.4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8268億元,同比少增863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外匯貸款余額14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3%,比上年末高0.8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107.9億美元,同比
多增13.7億美元。
從投向看,一季度,企業用于流動資金的人民幣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合計增加4080億元,同比少增4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109億元,同比少增477億元,其中基建貸款增加1738億元,同比多增38億元。新增中長期貸款占各項貸
款的比例為42.2%,比上年同期占比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占比低18.3個百分點;其中,新增基建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例為23.6%,比上年同期占比高3.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占比低
4.1個百分點。用于消費的貸款增加637億元,同比少增537億元。
分機構看,除政策性銀行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外,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均同比少增。一季度,政策性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566億元,同比多增270億元;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貸款分別增加3253億元、1126億元、320億元和1600億元,同比分別少增746億元、476億元、130億元和139億元。專欄2:如何看待中長期貸款比例上升問題
近幾年銀行體系中長期貸款比例持續上升,中長期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已由2000年末的24%提高到2004年末的近40%。中長期貸款特別是用于基建的中長期
貸款增長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此要
有全面的認識。
一是隨著投資率逐年提高,中長期貸款的占比也必然相應提高。我國經濟金融體系存在的整體結構性問題必然客觀反映在貨幣信貸的增長變化上。一方面,我國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關系不協調,投資率過高,特別是由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資本密集型項目的投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直接融資發展滯后,融資結構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貸款在企業融資中的比重達90%左右,企業長期資金需求更是絕大部分通過獲得銀行中長期貸款來滿足。
二是商業銀行出于控制信貸風險考慮并受制于投資渠道狹窄,偏好于發放中長期貸款。2004年末,我國全部不良貸款中,78.9%為短期貸款形成的,21.1%為中長期貸款形成的,中長期貸款質量顯著高于流動資金貸款,使一些流動資金貸款占比較高的商業銀行主動進行適度壓縮流動資金貸款的戰略性調整。而我國目前在商業銀行資產運用方面的限制較多,主要限于貸款業務,其它可投資產品較少,銀行體系的大量資金也不得不投向中長期貸款。
三是信息技術和物流行業發展導致的存貨需求相對下降和企業短期資金融資多元化促使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增長減緩,而監管壓力的加大和商業銀行會計管理的改善致使部分流動資金貸款按照真實用途調整為中長期貸款,直接反映為中長期貸款占比的相對提高。
總之,在信貸總量基本適度的情況下,中長期貸款比例逐步提高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在致力于改善貸款結構的同時也要看到,很多影響貸款結構的因素涉及宏觀政策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只有從宏觀層面入手,逐步調整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關系,同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才能有效控制中長期貸款的過快增長。但這種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還應該注意到,中長期貸款的比例究竟多高才合適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宏觀經濟結構的改變和經濟景氣循環的變化,這個比例關系會有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
四、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略低于往年
3月末,基礎貨幣余額5.8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265億元,同比增長14.1%。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4.17%,比上年同期低
0.1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0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3.99%,
股份制商業銀行為5.25%,農村信用社為5.55%。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貨幣市場利率平穩走低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升。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8%,為基準利率的1.25倍,比2004年四季度提高0.23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全部
貸款的半數以上。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機構
2005年一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顯示,
2005年一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
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1.9%,比年初下降
1.3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為
26.9%,比年初上升2.3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
的貸款占比為51.2%,比年初下降1個百分點。其
中,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2倍以上的金融機構的
貸款占比為3.6%,比年初上升0.9個百分點,貸
款利率更好地覆蓋了貸款的風險溢價。(見表2)
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略有降低,其中61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比2004年四季度下降0.17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21%,比2004年四季度下降0.11個百分點。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繼續上升。3月,商業銀行1年期美元大額存款(300萬美元以上)加權平均利率為3.3%,比年初上升0.6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
均利率為4.24%,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5%,分別比年初上升0.81和0.37個百分點。
一季度,金融機構資金充裕,貨幣市場利率平穩走低。受3月17日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3月,7天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98%和1.7%,比上月分別回落了0.28和0.2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分別降低了0.1和0.22個百分點。
六、外匯儲備繼續較快增加,人民幣匯率穩定
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6591.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9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6.4億美元。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8.2765元人
民幣/美元,與上年末持平。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2004年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統一部署,繼續
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突出金融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同時進一步深化
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一、加強流動性管理,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密切關注元旦、春節期間及春節前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變化情況,認真監測分析外匯占款、財政庫款及現金等影響流動性的因素,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靈活安排央行票據發行方式、期限結構和發行規模,以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據為主力品種,適時適度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春節前,通過合理安排央行票據到期、預發行央行票據及開展少量逆回購操作,及時熨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波動。
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4223億元,通過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回籠基礎貨幣3659億元,投放、回籠相抵,全部公開市場業務凈投放基礎貨幣564億元。一季度共發行36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
7130億元,其中1年期3010億元,3年期1800億元;截至3月底,央行票據余額為13452.5億元。
二、下調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5年3月17日起,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
率由現行年利率1.62%下調到0.99%,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維持1.89%不變。
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流動性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有利于理順中央銀行的利率關系,優化存款準備金利率結構,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專欄3:超額存款準備金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存款準備金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這個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就要增加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準備金,減少貸款的發放,全社會貨幣供應量就會相應下降,反之亦然。因此存款準備金率是一種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超額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存放在中央銀行、超出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產運用的備用資金。外國的中央銀行,有的只對法定存款準備金計付利息,有的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不計付利息,但我國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計付利息,且利率相對較高。
200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存款準備金利率制度,對法定存款準備金與超額存
款準備金分別計息。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
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仍為1.89%,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降為1.62%。隨著我國金融電子化程度和人民銀行大額支付清算系統效率
的提高,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明顯改
善。2005年3月17日,人民銀行再次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0.63個百分點,由年利率
1.62%下調到0.99%。
從貨幣政策調控來看,如果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較高,商業銀行可能會主動在中央銀行存有較高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增加了基礎貨幣需求預測的難度,不利于中央銀行準確地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較高的超額存款準備金還降低了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敏感性,降低了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有利于促進貨幣市場交易,增強金融機構對貨幣政策操作的敏感性。有利于理順中央銀行的利率關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銀行利率引導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引導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定價的利率形成機制,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效率。
三、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5年3月17日起,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
一是將現行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商業銀行法人可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利率水平和內部定價規則;同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相應微幅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中5年期(含)以下貸款年利率調整為
3.96%,5年期以上貸款年利率調整為4.41%。
二是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現行的20%提高到30%;具體調整的城市或地區,可由商業銀行法人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各地房地產價格漲幅自行確定,不搞一刀切。
此次調整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從調控需求入手,有利于引導社會對未來房地產價格形成較合理的預期;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納入正常貸款利率管理,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定價機制。
四、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200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國務院確定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方針,繼續加強和改進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在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投向的同時,進一步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不斷完善信貸政策指導制度,并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
一是定期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提示商業銀行關注工業生產狀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房地產市場變化,以及通貨膨脹壓力等經濟金融情況。引導商業銀行前瞻性地應對經濟周期和產業變化,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制度,樹立市場風險、期限匹配風險、信用風險等各類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革貸款審批制度,加強和提高自主審貸的能力,不斷增強優化調整信貸結構的自覺性。
二是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加強產品創新,加大對“三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
三是加快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
四是進一步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比例情況加強了跟蹤監測,研究建立存貸期限錯配預警監測體系,以控制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比例過高問題,預防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
五、穩步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農村信用社改革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穩步進行。一季度,工商銀行開始了股份制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選聘、安排中介機構進場工作,聘請國外咨詢公司進行咨詢管理、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與盡職調查等。2005年4月份,在總結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批準了中國工商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計劃。
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穩步推進。200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資金支持方案及各項扶持政策逐步落實,8個先行試點省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納入擴大試點范圍的21省改革試點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截至3月末,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經嚴格審查考核,完成了五期對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的專項票據發行工作,對916個縣市共計發行專項票據595億元。
六、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進一步理順外匯供求關系,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一是推進貿易便利化。二是規范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繼續落實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新批2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3.25億美元。截至3月末,累計批準26家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總投資額度37.5億美元。組織落實國際開發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政策。三是拓寬資金流出渠道,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四是積極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進一步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試點銀行和業務范圍,積極為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和增加交易品種做好準備工作。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分析
一、金融市場運行分析
2005年一季度,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足,債券發行情況良好,交易較為活躍。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貸款融資比重上升,其他方式融資比重下降。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以貸款(本外幣合計)、股票(境內外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籌資部分)、國債和企業債四種方式新增融資總計為8369億元,同比少融資1364億元,下降14%,其中貸款融資同比減少863億元,同比下降9.5%,其他方式融資同比減少501億元,同比下降較多。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貸款、國債、企業債和股票融資之比為98.8:0.2:0.2:0.8。(見表3)(一)債券回購市場交易同比增加,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交易同比下降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累計成交2.61萬億元,同比增加0.13萬億元,日均成交435億元,同比增長6.9%。質押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2.56萬億元,同比增加0.08萬億元;買斷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465億元。交易所國債回購累計成交7335億元,同比增長11%。
一季度,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累計成交3187億元,同比減少1149億元,日均成交53億元,同比下降25.3%。成交主要集中在7天和隔夜兩個短期品種上,其中隔夜品種的市場份額為12.7%,7天品種為74.3%。
貨幣市場利率受春節因素和央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有所起伏。1月,質押式債券回購和同業拆借交易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91%和2.07%;2月受春節前金融機構資金需求較大的影響,市場利率升至2.05%和2.31%;3月受節后資金回流和央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市場利率回落至1.7%和1.98%,金融機構流動性較為充足。
從資金凈融出、融入情況看,銀行間質押式債券回購市場上,國有獨資銀行仍是最大的凈融出部門,一季度凈融出資金1.36萬億元,同比減少1163億元;其他商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是主要的資金凈融入部門,分別融入資金8262億元和4600億元。
在同業拆借市場上,一季度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分別凈融出資金842億元和915億元,國有獨資銀行同比少融出977億元,其他商業銀行同比多融出165億元。其他金融機構凈融入資金1445億元,是主要的資金凈融入部門,其中證券公司凈融入資金量最多。外資金
融機構凈融入資金313億元,同比增加227億元,凈拆入資金占比上升至17.8%,同比上升了14.5個百分點。(見表4)
(二)債券市場交易活躍,國債發行同比多增
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9718億元,同比增加2693億元,日均成交162億元,同比增長40.6%;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710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
一季度,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的債券指數均處于上升趨勢,各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相應下降。銀行間債券指數由年初的104.02點上升至3月末的107.00點,上升2.98點;交易所國債指數由年初的95.69點上升至3月末的100.19點,上升4.5點。
收益率曲線整體下移并略有陡峭化趨勢。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隨著債券行情的上漲總體呈平穩下移趨勢,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年初至春節前的平緩下移階段,隨著2004年年末債券行情的反彈,收益率曲線比年初下移15個基點,其中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移幅度大于短期債券;第二階段
為春節過后至3月15日曲線快速下移階段,在節后資金推動下,收益率曲線再次快速下移35個基點,比年初下移約50個基點;第三階段為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下調后收益率曲線再次下移階
段,3月16日央行宣布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63個基點至0.99%后,各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普遍下降,曲線在一周內下移10個基點左右,至3月底,曲線再次下移,較降息前的3月15日下移20多個基點,由于期限較短的債券到期收益率
降幅更大,導致收益率曲線趨于陡峭化。截至3
月末,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總體水
平已回落到接近2004年4月初的水平。
一季度,國債發行950億元,同比增加118億元,增長14.2%,其中,憑證式國債發行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少發行100億元;記賬式國債發行
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行218億元,增長
57.2%;政策金融債累計發行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行200億元,同比增長33.3%;企業債累計發行20億元,同比少發行35億元。
(三)票據市場穩步發展
一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9477億元,同比增長21%;累計貼現1.35萬億元,同比增長29%;累計辦理再貼現15億元,同比下降85億元。截至1季度末,商業匯票余額為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貼現余額為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再貼現余額23億元,同比下降243億元。從交易主
體看,票據市場繼續保持承兌環節主要以股份制
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為主體、貼現環節主要
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的態勢。
票據市場在規范中進一步平穩發展。一是隨著票據融資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所占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票據融資日益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短期融資方式之一。截至3月末,新增票據融資在新增貸款中所占比重達13%,同比提高了7個百分點。二是隨著票據市場的持續發展,商業匯票已日益成為重要的貨幣市場工具和同業融資方式。票據融資交易額占貨幣市場交易額的比重已接近30%。三是票據市場利率已日益成為傳導金融宏觀調控和貨幣市場資金供求的重要載體。
(四)股票市場交易量同比下降
一季度股票市場成交量同比下降。滬、深股市累計成交6702億元,同比下降9713億元;日均成交120億元,同比下降59.1%。其中A股累計成交6543億元,同比下降9561億元;日均成交117億元,同比下降59.4%。
上證綜指1月末以1191.82點報收,股指最高升至2月份1328.53點,最低降至3月份的1162.03點,3月末收于1181.24點,比上年末下降6.73%;深證成指最低為1月的2936.37點,最高為3月的3481.44點,3月末收于3170.35點,比上年末上升3.35%。
一季度,股票市場累計融資64億元,同比少融資134億元。企業在海外融資減少較多,企業發行H股籌資1.12億美元,同比下降86.6%;A股籌資(包括發行、增發和配股)55億元,同比下
降57.7%。
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較快。一季度新增證券投資基金14只,1季度末證券投資基金總規模達3926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上年末增長18.6%;總資產凈值3853億元,同比增長60.5%,比上年末增長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