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長遠著眼大局形成合理對價利益預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6日 10:47 證券時報 | ||||||||
□姜楓 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昨日發布公告稱,其股權分置改革對價方案修改為流通股股東每10股可獲得3.5股股票和8元現金。與原方案相比,流通股股東所獲得的股票補償增加了0.5股。這意味著,曾經一度被市場人士理解為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東“底線”的改革方案,已經被流通股股東成功“突破”。這也意味著,三一重工的非流通股股東們校正了自己
由于本次股權分置改革的核心,是非流通股東通過向流通股股支付一定的對價以換取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權。因此,對價合理與否成為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由于監管部門既沒有制定統一的“指令價格”,也沒有制定可資參考的“指導價格”,因此,對價一定是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雙方博弈的結果,一定是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對各自“利益預期”的一個相互妥協的均衡價格。可以說,股東各方“利益預期”是否合理(并不一定科學)成為股權分置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從目前的情況看,非流通股股東對自身利益的預期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利益預期較高,不愿意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因此,對股權分置改革并不積極。如某公司控股股東的負責人就表示,股權分置改革是政府采取的有利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舉措,從這個意義上說,他表示支持。但具體就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而言,他深知自己公司股票的真正價值,并不愿意通過目前采取的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方式實現所持股份的市場流通權,他“愿意堅持到最后”。第二類雖對自身利益預期適中,且承認流通股股東對公司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愿意以一定的底價補償流通股股東換取流通權,但超過底價則免談。如某上市公司曾聘請中介公司制定了初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但因流通股股東要價超過了非流股股東10送2的底線,非流通股股東拒不妥協而使改革方案最終流產。第三類不僅愿意以一定的底價補償流通股股東換取流通權,同時愿意顧全大局、愿意考慮在底價之上再做微調。三一重工就是這一類的典型例子。 鑒于流通股股東過去為非流通股份凈值增長所做的貢獻,非流通股今天支付對價,正是對流通股股東的一種精神和物質上的“反哺”。從發展的眼光看,上市公司區別于非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直接融資功能。如果非流通股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上漠視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其今后的再融資方案很可能得不到流通股股東的選票。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妨礙上市公司的發展,非流通與流通股股東兩敗俱傷。相反,如果能夠得到流通股股東的支持,非流通股股東權益的增值速度是遠遠高于流通股東的。此外,非流通股股東還應該認識到,股權分置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必由之路。正如尚福林主席所言,開弓沒有回頭箭。 因此,我們認為,持上述第一類、第二類預期的非流通股股東們,應該立足長遠,著眼大局,調整自已的預期。盡管證券市場沒有“活雷鋒”,但是,有遠見的非流通股股東的高管們,會適當調低自己的利益預期,以達到和流通股股東雙贏的目標。 對于流通股股東來說,對非流通股股支付的對價預期過高,恐怕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態。如何調整較高的預期,在科學定價(假定中介公司可以做到)的基礎上,拿捏好與非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的分寸,也是擺在流通股股東面前的一大課題。而得隴望蜀甚至漫天要價的心態也是于事無補的。(作者單位:西南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