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再林
隨著基金數量和品種越來越多,基金評價的重要性日顯突出,對基金評價的研究也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然而在基金評價是為投資人服務還是為基金管理公司服務這個基本問題上出現了兩難局面,這是因為以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為基準的評價很難兼顧二者的利益取向。
就封閉式基金而言,現行的基金評價能充分反映管理人的利益,但是卻不能反映投資人的利益。這是因為管理人的報酬是按凈值計提的,而投資人則是以市價進行交易,其收益來源于市場差價和紅利,二者的利益來源不同,用同一個份額凈值增長率指標自然難以將二者的利益粘合起來。例如,基金裕澤2004年被某機構評為五星級基金,因為其基于份額凈值的年化收益率為9.11%,名列封閉式基金第二,但是,其持有人全年實際盈利率僅為2.93%,而未被該機構評上五星基金的基金通寶的持有人全年實際盈利率為4.1%,比基金裕澤持有人的盈利率高39.9%,顯然對持有人來說,基金通寶實際上比基金裕澤好得多。上述矛盾不僅表現在單只基金個體上,對于封閉式基金整體也是如此。機構們都說2004年封閉式基金整體跑贏大盤,原因是其份額凈值全年增長率平均為-2.84%,縮水幅度遠遠小于滬A指全年降幅15.4%。但是,對于機構的報告,投資人并不買賬。上海大智慧和萬國公司聯合調查報告表明,76.4%的投資者對基金2004年的投資業績選擇“很失望”。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對立呢?原因很簡單:機構是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評價,而投資人是從自己的實際盈虧來評價。2004年,54只封閉式基金持有人整體全年損失市值126.047億元,扣除紅利19.638億元,全年凈虧損106.409億元,虧損率15.75%,超過滬A指的降幅。
由于上述矛盾嚴重,使得封閉式基金的評價不僅不能有效指導投資人,相反還有可能引起誤導。也許是有鑒于此,晨星公司的評價報告對于封閉式基金只公布其“總回報率”而不對其進行星級評定。
對于開放式基金,現行評價方法也難以實現為投資人服務和為管理人服務的和諧統一。按說開放式基金的投資人是以份額凈值申購贖回開放式基金的,現行評價方法應能把投資人和管理人的利益統一起來,但問題是基金管理費是按凈值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而凈值總額是份額凈值與份額的乘積,也就是說在費率一定時管理費多少取決于份額凈值和份額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中哪一個是關鍵呢?56只成立滿一年的開放式基金2004年凈值總額增長率與份額凈值增長率的相關系數僅為0.152,與份額增長率的相關系數高達0.992,這就是說基金份額多少才是管理費多少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基于份額凈值增長率的評價并不符合管理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實際上也是如此。2004年被評為五星級的某開放式基金的凈值總額全年縮水47.74%,另一只業績優秀開放式基金其凈值總額縮水高達58.09%,對于這些基金的管理人來說,“五星”和業績其實只不過是美麗的光環。相反,華安現金、融通100和招商股票的凈值總額全年凈增長分別達290.55%、81.88%和61.51%,分列三甲,他們實實在在收獲著大把的銀子,默默地在那里舉著香檳相慶。
在對基金公司的評價中同樣存在這樣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份額凈值增長率高而凈值總額大幅縮水的情形對于投資人來說潛在著未來收益下降的風險。一方面因為大幅度的贖回有可能導致份額凈值下降,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股東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有可能在資源配置和薪酬分配等方面向銷售部門傾斜,削弱投資和研發部門,從而降低基金的盈利能力,使投資人的利益受到損害。事實上,這種風險已經在實踐中發生。
由于現行評價方法回避了基金投資人和管理人“利益分置”現象,因而盡管紛紛采用了各種復雜的現代化方法,但無法避免兩難局面。因此,我們應當重新審視基金評價的基點,探求新的評價基準指標,重新架構和完善評價體系。這對于基金評價是一項具有根本性的變革,需要業界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