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曉剛報道
我國臺灣地區最大的電信公司中華電信日前公布,公開評選海外售股共同主辦承銷商的工作已經結束,這無疑意味著臺灣當局再次出售中華電信股份的計劃不日即將啟動,這將是亞太地區今年最大的股份出售交易之一。
投行不賺錢
一個1000萬美元收入的項目,對于全球投資銀行“大腕兒”們來說,并非很吸引人。何況在支付了律師、路演等先期的高額費用后,能揣進腰包的更不剩幾個子兒了。然而,在日前臺灣中華電信擬出售政府持股的計劃中,歐、美、日、港12家投行積極參加了競標,最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三家入選成為共同主辦承銷商。
政府持股在臺灣被稱為“官股”。臺灣“交通部”目前持有中華電信65%的股份,在中華電信此次擬出售占總股本17%的“官股”股份后,最新“官股”比例將下降到50%以下。這筆約為32億美元的交易成了眾多投行激烈競爭的戰場。按照目前的價格水平,通過銷售與中華電信股掛鉤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從角逐中脫穎而出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銀將分別獲得不足1000萬美元的收入。在美國市場,投行可能從一個類似規模的交易中獲得總共2億美元的收入,或約7%的收費。“參與交易純粹是從投行的排名角度來考慮的。”一家美國投行負責人表示說。據悉,這三家投行仍在與臺灣當局就確切的費用金額進行談判。但內部消息透露說,最終外資投行的收費水平很可能低于0.9%,這無疑將創下亞洲市場承銷費的最低紀錄。
員工恐受損
與投資銀行一樣感覺不爽的還有中華電信的28000名員工。在“官股”比例逐步被稀釋并轉為民營化后,眾多員工不僅擔心自身的權益受損,還認為這將明顯有利于一些超級財團。去年12月,該公司工會就通過了一項行使罷工權利的提案,目的很明顯是為了在民營化的過程中增加與當局談判的砝碼,并得到工作和薪金方面的保障。此次在投行競標大會召開的同時,有五百多名中華電信員工罷工表示抗議,他們還和警方爆發了肢體沖突。臺灣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張緒中說:“這根本是假民營化之名,行圖利之實,我們不甘心,所以我們要以這樣的方式保衛我們的資產。”
不過,為了彌補臺灣當局預估的3373億新臺幣(約合99億美元)的預算赤字,中華電信此次“官股”股權出售已箭在弦上,不可避免。按照臺灣“行政院”院長謝長廷的說法,此筆股權一定要在“6月前趁股市需求佳的時候出售”,另外下半年可能還有其他售股案發生,據悉目前已準備出售“官股”的公司還有中鋼、臺灣煙酒等。
售股困難多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特定產業投機金額過大且風險很高,民間無力或不愿經營,各國的經濟建設大多通過公共事業來達成。自1979年英國政府大力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以來,全球掀起了國營企業民營化浪潮。在這股浪潮中,以電信業民營化的案例最多,規模也最大,且普遍向海外市場發售股份而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矚目。在1999年,澳洲電信、日本電信等紛紛完成了向海外市場發售股份的計劃,此后德國電信、韓國電信也陸續展開了出售國有股的行動。
1996年7月1日,中華電信由當時的“交通部”電信總局改制成立,臺灣當局持股比例為100%。此后,推動中華電信民營化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原本“官股”出售計劃預計在2001年底結束,“交通部”所持“官股”降至34%。但是,當2000年中華電信在臺灣本土IPO結束并展開海外市場發售工作時,由于臺灣當局在規劃過程中的不周全,諸多問題得以顯現。臺“交通部”原本預計分兩階段售出66%股權,但由于2000年第一階段的法人認購及員工認購均反映不佳,只售出2.82%股權,民營化目標被調降為售出51%“官股”股權。另外,臺“交通部”原本預定2001年完成中華電信的海外市場發售工作,但由于未能預知海外上市股份普遍存在六個月的“鎖定期”,及無法接受主承銷商承銷價格,中華電信海外發售計劃一度曾兩次延期,其ADR直至2003年10月才得以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