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亮北京報道
“由于供大于求,現在焦炭的出口價格已經跌到200美元/噸附近了,與今年年初的價格相比跌了差不多20%。目前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企業,大部分都處于盈虧線邊緣了。”專程趕到北京參加“2005年北方焦炭聯合體年會”的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先生一臉的無奈。他告訴本報記者:“我們這次之所以參加這次年會,并且主動要求為大會提供贊助
,主要希望借這個機會多結識一些客戶,爭取獲得點訂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煤焦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祖貴則顯得躊躇滿志。他略顯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盡管目前焦炭產能確實過剩,但隨著國家調控整頓進程的逐步深入,這個市場還是大有希望的。我們現在的產能是280萬噸,但過不了幾年規模就會突破千萬噸大關了!”
焦炭,這個在近兩年因盲目擴張而被國家重點整頓的行業,其未來將何去何從?南鋼股份(600282)、健特生物(000416)這些上市公司,在這個行業相繼投入億元資金,其盈利前景又究竟怎樣呢?
盲目投資供需失衡
從2002年下半年起,隨著下游冶金行業需求高漲、國際焦炭產量萎縮,國內外焦炭價格開始穩步上漲。前幾年還銷售困難的焦炭業,一下子成為高利潤行業。
利潤驅動著各方資金紛紛涌入這一行業。到了2004年,國內焦炭的產量迅速增長,除山西之外,內蒙古、寧夏、河北、山東等地的大量焦化項目也紛紛投產。
“現在,我國煤焦炭產能至少超過需求30%。”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侯世國在日前召開的北方焦炭聯合體年會上公布了這一讓人吃驚的數字。根據國家發改委對全國各主要生產焦炭省份數據的統計,目前我國已建機焦生產能力2.5億噸。而且,行業盲目擴張趨勢仍然嚴重,在建年生產能力8000萬噸,預計2005年底焦炭年生產能力將超過2.9億噸。
但是,市場需求并沒有相應增長,反而有所下降。據山西省經濟委員會主任洪發科介紹,冶金行業是焦炭的主要用戶。但隨著我國實行宏觀調控導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放緩,以及冶金新技術的發展,均在客觀上降低了對焦炭的需求。2004年,國內焦炭消費量僅約1.94億噸。
在這種供求不平衡下,我國焦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山西焦化(600740)是國內焦炭行業的龍頭公司,其去年的經營情況,基本就折射出了行業的趨勢。資料顯示,山西焦化去年上半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3.42%。而到了下半年,公司7-12月的凈資產收益率則只有7.14%。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焦炭產量達5331.85萬噸,同比增長了23.8%,但同期天津港焦炭的平均離岸價僅為206.22美元/噸,同比下降7.95%,較今年年初價格更是下降了15%以上。
上市公司仍向“虎山”行
日前,杭鋼股份(600126)、五礦發展(600058)和南鋼股份相繼披露,公司擬與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而去年11月,健特生物也宣布,擬以2.23億元收購唐山港陸焦化有限公司75%的股權。
盡管焦炭行業已暫時由盛轉衰,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在近期選擇積極介入,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人士指出,健特生物當時稱,股權出讓方承諾,2005年-2007年,凈資產為2.41億元的港陸焦化,每年的凈利潤不會低于2億元。而健特生物的主業與焦炭、冶金并沒有關聯,由此判斷,公司極可能是沖著所謂的高回報去的。
至于,杭鋼股份、南鋼股份和五礦發展,這幾家公司由于主業的關系,對焦炭的需求量較大。資料顯示,南鋼股份的煉焦廠僅有兩臺42孔煉焦爐,為了滿足鋼材生產的需要,公司每年都有一部分外購焦炭。2003年的外購焦炭達54萬噸,而2004年隨著公司中板的投產,外購焦炭的數量進一步增加。而杭鋼股份和五礦發展每年也需要從外部購買焦炭。
平安證券分析師周寵認為,焦炭價格與焦煤價格不成比例的上漲,使外購焦炭的鋼鐵企業生產成本遠高于利用焦煤煉焦滿足生產的鋼鐵企業,因此擴大煉焦能力使之與煉鋼能力匹配應該是抵御焦炭價格上漲的有效措施。至于五礦發展,則將取得煤焦化項目年產50萬噸的穩定貨源和出口獨家代理資格,這有利于降低其經營風險和采購成本,進一步推動公司焦炭出口業務和內貿業務。
行業醞釀大洗牌
事實上,新增生產能力的形成,以及由此帶來的低利潤時期的到來,將使我國焦炭產業進入重新洗牌階段。
在我國當前的焦炭生產企業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土焦、改良焦企業。這些企業污染嚴重,耗能高,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對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長李新民日前表示,國家將堅決淘汰和取締土焦、改良焦,并嚴格執行焦炭行業準入條件,加大環境監察和執法力度,凡是手續不齊全的焦炭建設項目,一律停止建設或者停產整頓。
實際上,國家一直對焦炭這一高污染行業的出口數量進行限制,并制定了出口配額。從去年5月起,國家對出口的焦炭及半焦炭、煉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稅出口退稅,更是給覬覦出口的企業當頭一棒。
平安證券分析師周寵認為,隨著國家對行業整頓的逐步深入,以及小土焦的淘汰,焦炭業供過于求的局面將有望得到調整,因此生產設備先進的大型焦炭公司其遠景還是不錯的。她說:“南鋼股份等公司的項目,計劃于2006年四季度逐步投產,且不論近景如何,至少一點,南鋼、杭鋼生產所需的焦炭數量和價格將得以保證。”
作為中國北方焦炭聯合體的發起人,中煤焦化董事長華祖貴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大量焦炭生產能力的形成,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的規模,生產過剩不可避免,企業的利潤水平在下滑。這時,只有那些既具有規模優勢、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很可能出現新一輪由市場推動的先進企業“驅逐”落后企業的浪潮。華祖貴個人判斷,從明年開始,焦炭行業將進行一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合。
華祖貴說:“我們現在的年產能是280萬噸,但到了明年年底,將會達到600萬噸。而且,已經有不少企業主動與我們談并購重組的事宜了。用不了幾年,我們就將成為千萬噸的超級企業。”
看來,大魚吃小魚這熟悉的一幕,又即將在焦炭業上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