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國川
日前,廣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對收入差距問題最新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廣州多數市民對于高收入階層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給予積極評價,普遍保持不“仇富”的心態,超過半數的市民將為富不仁現象歸結為個別存在。
近來,一些媒體常常提到“仇富”現象,有些學者專家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仇富”心理在蔓延。廣州民意的主流不認同社會中“仇富”心理,顯示出廣州人的主流社會心理是健康、理性的,也說明廣州人崇尚個人奮斗。而且,這項調查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所謂的“仇富”心理在社會上蔓延的說法,是缺乏事實根據的。我們不能否認,社會上確實有個別人有一種盲目的“仇富”心理,但這絕對是極少數現象。其實,許多學者所謂的“仇富”現象,本質不是仇富,而是“仇腐”。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確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但是同樣也崇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在當代中國,一些公民能夠通過自己的勤奮勞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短期內為國家為社會為自己創造巨額財富,人們多懷羨慕乃至欽敬之心,根本不會說三道四,遑論“仇富”?
但是,現實中有些人卻是以見不得人的手段,一夜暴富。據《市場報》報道,大連某汽車出租公司在由國企改制為民企的過程中,價值4000多萬元的223個出租車營運號牌,竟以223萬元的“超低”價格轉讓給管理層人員。在這次改制中,該公司的15名管理層人員一夜之間凈賺4000萬元。這樣的一夜暴富神話,對國家對社會對老百姓帶來的不是福祉,而是禍水。如此產生的“富翁”,人們怎能不對其富裕的方式、方法產生置疑呢?老百姓怎能不“仇”呢?
因此,公眾并不仇富,對于真正遵紀守法靠勞動致富的富人,公眾尊敬他們。公眾仇視的是那些靠巧取豪奪、偷稅漏稅、貪污腐敗、官商勾結、侵吞國有資產、詐騙走私等犯罪行為而非法暴富的所謂“富人”!因此,所謂的“仇富”現象不是對所有富翁不滿,而是不滿其中的作奸犯科者;不是患“分配不均”,而是患“分配不公”。一言以蔽之,公眾不是在“仇富”,而是在“仇腐”。
對于尚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來說,收入不平等更多根源于機會的不平等。一個明智的社會應該創造一個公正平等的競爭和創業環境,為社會個體提供平等的創富機會,如果能夠消除那些黑幕重重的一夜暴富的神話,那么所謂的“仇富”心理自然就會消散,一個寬松和諧、健康有序、互相善待的社會環境就會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