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輝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3:16 《財經時報》 | ||||||||
37歲就被媒體冊封為“中國第一傳媒富豪”的覃輝,聚集了媒體所需要的一切元素:金錢、內幕、情色、權謀……當他因前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案受困,媒體的追逐顯得亢奮而急切。但當八卦和對資本身世的拷問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再去重新審視覃輝淪陷的這個產業的特殊生態 在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中,覃輝代表了一部分投資人探索傳媒業發展道路但又 □ 本報記者 陳海保 星美傳媒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覃輝4月28日重獲自由,盡管表面上他顯得十分平靜,但陰云并沒有從這位傳媒業民間投資人的頭頂上散去。 在中國,傳媒作為一個特殊行業,而覃輝又作為這個特殊行業的投資人,在傳媒業政策監管嚴格、而且前無成功模式可以借鑒的條件下迅速崛起,實屬不易。但人們似乎也看到,相對的市場空白和尚處成長期的傳媒產業造就了覃輝的夢想,他的豪氣萬丈和勇猛進軍又使之身陷困境,這也正是他頻遭市場攻訐的致命所在。 自2001年開始踏入傳媒業以來,覃輝至少控股或參股了數十家公司,涉及通信、傳媒、IT三大板塊,香港和內地4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號稱超過20億元。這一路上,覃輝似乎順水順風,但隱患暗藏其中,并在國家緊縮銀根時爆發出來。 成也好敗也罷,這顯然不是覃輝的全部。其實,他帶來的啟示或許更有價值。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覃輝迅速構筑傳媒王國至少采取了兩種資本運作方式。其一,通過國內A股上市公司長豐通信(資訊 行情 論壇)(000892)進行資本融集,并實現產業布局;其二,通過傳媒實體,向銀行抵押貸款,從而獲得流動資金。 長豐通信為覃輝鋪就傳媒產業鏈立下了汗馬功勞,包括卓京投資、星美傳媒集團,甚至和他在香港控制的星美國際(行情 論壇)(0198.HK)、星美出版(8010.HK)和流動廣告(行情 論壇)(8036.HK)都與之存在錯綜復雜的資本關系,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的基本面皆不理想。 對投資與回報短時期難成正比的傳媒產業而言,日漸增長的銀行到期貸款時刻都是懸掛在覃輝頭頂的“達摩之劍”,這只會讓他在資本束縛中越陷越深。 據了解,星美管理層曾給覃輝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對接上下游傳媒產業鏈。在播放平臺上,友通公司通過數字化加工,將星美傳媒上游所生產的內容通過電信網等播出,并通過音像銷售、廣播電視播出等方式以產生最大的邊際效益;另外,一些資本“專家”與星美管理層還鼓勵覃輝將國內的傳媒概念對接香港資本市場。最后,導致覃輝的資金鏈過度伸展,而陷于今天的困境。 經理人的責任 需要反思的是,星美管理層實質上并未為覃輝走入傳媒實業而做好準備,相反卻鼓勵覃輝用短期貸款去做長線投資。事實上,中國民營傳媒企業一直在政策夾縫中生存,縱有雄心壯志的星美管理層和覃輝本人同樣需要直面這個難以回避的現實。 如果說,覃輝是在探索一條中國民營企業投資傳媒的新路,那么,他在資本實力和人才儲備尚欠火候之時,亢奮地對傳媒業投資,難免力所不及。或許,收窄業務、集中優勢已經成為星美走出困境的當務之急。 也許,覃輝及其管理團隊低估了來自執行中的困難。覃輝手下的高層經理,大都來自具有投資背景的人士、娛樂界和國有傳媒企業。前者,比較善于策劃,但執行力很弱;而來自國有傳媒企業的高管人士又難以駕馭市場化的民營企業。這三種不同背景的力量糾合在一起,使星美集團內部文化沖突激烈。更為關鍵的是,覃輝手下們經常報喜不報憂,花錢缺乏計劃,這加速了星美的資金困境,而最后的責任和壓力卻都集中向覃輝。 在國內逐漸崛起的民營傳媒力量中,覃輝代表了部分傳媒投資人探索發展道路而又急于求成的心態,反映了民企進軍傳媒業所遭遇諸多政策、資金和人才的瓶頸。 但畢竟1969年出生的覃輝和2001年誕生的星美還很年輕,留得青山在,重振旗鼓不是沒有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