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方案而言,四家公司均表示非流通股股東將對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在送股或現金補償后,經流通股股東表決通過后方能實施流通。
然而,就是這個補償問題卻是流通股股東最難把握的。補償少了,流通股成本根本無法攤薄,非流通股的低成本將對市場價格產生巨大的潛在壓力。補償多了,如果業績不好,即使是成本降低再多,可能拿到手上的仍然是一堆“失去價值”的籌碼。因此,股權分置
改革試點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僅要看談判與博弈的結果,更要看上市公司的質地與成長性。現在沒有投資價值的大量上市公司,無疑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這種巨大的擴容,將會持續給本來就已失去融資功能與價值中樞的市場帶來新的沖擊。
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流通股股東有著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強烈愿望,只有自己手上的股票推出了方案,股民才能睡著覺。但非流通股股東不一定有這個想法,減不減跟公司本身利益關系不大,他們不愿主動去做。如果這個過程不是雙方自愿的話,將會走許多彎路,而且一個并不真心實意的減持方案,反復的過程將會比較漫長。因此,復雜的減持方案與難以確定的預期,都會直接影響股價的波動。
從內幕交易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東、保薦機構與各大持有流通股的機構之間進行利益輸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里面存在著非流通股尋租、機構間補償利益再分配、聯手做莊出消息等眾多不確定因素。一個“千股千案”的高智商游戲,流通股股東不會玩,也玩不起!
興業證券 王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