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揭露監管漏洞 大冶特鋼隱虧七億地雷被排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4:40 晶報 | ||||||||
中國股市上最近出現了一位“洋排雷手”,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它引爆了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隱虧7億元這顆地雷。 今年3月,普華永道代替湖北大信會計師事務所成為大冶特鋼的年報審計機構。這家世界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接手后很快發現,大冶特鋼存在“重大會計差錯”,對2003年、2002年及以前年度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少計提,并高估存貨成本。經追溯調整后,
湖北大信已連續7年為大冶特鋼提供審計,對大冶特鋼的情況之了解可想而知。投資者有理由懷疑湖北大信知情不報,連續幾年均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難道不是嚴重失職? “洋會計”所揭露的不僅僅是一組虛假數據,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們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漏洞。依法設立的專門監管人往往不能堅決執行其職責,監而不管,甚至與被監管人沆瀣一氣,結為利益共同體,助假為虐。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漏洞?根本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監管人缺乏獨立性,其經濟利益取決于被監管人的意志,一旦不折不扣地執行了監管職責,就會面臨被剝奪監管資格的風險;另一方面是監管人違規成本太低,雖然被曝光的作假事件接二連三,可時至今日,無論是會計師事務所、政府監管部門,還是監事或獨立董事,還沒有哪一個監管人因未盡職而面臨高額索賠的命運,也沒有因此而被取消監管資格的。在這種體系之下,整個社會的監管水平非但不能逐步提高,反而會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的惡果。 作者:劉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