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銀行壞賬抬頭之憂 發展前景存隱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10:46 證券時報 | ||||||||
□顧惠忠 在國有商業銀行大案頻傳之時,有關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長的消息也多了起來。先有上海銀監局發布的1季度當地銀行業的一組統計數據,3月末,上海中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與比率繼續雙降,不良貸款率3.97%,較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但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現反彈,不良貸款率3.28%,比年初上升0.07個百分點;再有光大控股在2004年報中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為何逆風而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的解釋是,宏觀調控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呈階段性上升趨勢;同時,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市場營銷方面確實存在問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第二梯隊,如果不算交通銀行,目前,我國有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包括浦發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民生銀行、深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華夏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和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等5家上市公司。當初發展股份制銀行,既是為了豐富銀行業的層次,更是希望通過體制規范、機制靈活的股份制公司來激活整個銀行業,現在看來效果并不理想,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股份制銀行幾乎都有。 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何未能實現設計者的理想?問題在于,股份制商業銀行過度追求規模擴張。股份制商業的存款規模和貸款規模要比國有商業銀行小得多,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者普遍有與國有商業銀行攀比的心理,有打造全能銀行的沖動。如此,只有提高吸引存款的成本、放松貸款管制。剛被曝光的深發展15億問題貸款大概就能做出說明。這15億元貸款被拆為5億和10億,分別貸給首創網絡和中財國企。內部審核中,深發展各級人員審批意見里多次出現這樣的風險提示:“本次授信規模相對于借款人和擔保人實力而言偏大,借款人承債能力和擔保人擔保能力有所不足”;同時,貸款報告還多次提示其他重要風險。讓人不能明白的是,各級審核人員都知道風險,但貸款還是放出去了,深發展甚至采取轉授信的方式規避監管和監督。 盡管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全國性的銀行,但從資本規模來看,還是屬于中小銀行。在國外,中小銀行走的是差異化發展之路,要么專注于專業性領域,要么做零售銀行,以形成核心競爭力。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除了招商銀行以“一卡通”和“一網通”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優勢外,其他銀行的差異化并不明顯。那些銀行的經營者應該比筆者更清楚應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但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如此之強烈,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要解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性經營問題,可能更多的還是要在銀行體制方面作文章。 外資銀行已將人民幣業務作為其競爭的主攻方向,中外資銀行間的規模與盈利水平都相距甚遠,一旦競爭完全展開,在一些消費品領域發生的中外資競爭故事完全可能在銀行業重演。股份制銀行等中資銀行如果不盡快找到核心競爭力,發展前景將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