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證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之宏觀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05:4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解決股權分置形成兩大共識 北京消息(記者 盧曉平) 中國證監會負責人昨日明確表示,按照國九條所明確的基本原則,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就此,記者采訪了著名專家華生和韓志國。
華生表示,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這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對解決股權分置的時間進行明確表態。這意味著,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方案,從現在開始,可以在任何時候隨時推出。中國資本市場期盼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終于迎來了破題的時刻。 他表示,按照國九條所明確的基本原則,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這表明經過幾年的討論和磋商,市場各方尤其是決策部門之間達成了共識。這種共識是建立在尊重市場規律而不是主觀判斷的基礎上的;這種共識是建立在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基礎上的。這意味著在解決和考慮問題時,不單純地考慮某一方的利益,而是兼顧各方利益,在兼顧的同時,重點是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這兩點共識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他表示,與此同時,解決問題要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這非常重要。過去有過經驗和教訓,因為市場不能接受,相關的政策推出引起了市場大幅度波動和不穩定。 華生強調,中長期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將掃除困擾資本市場發展多年的最大制度性缺陷,為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但短期看,關鍵在于試點方案能否有效地實現重點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的原則,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受到傷害。 韓志國稱,正如中國證監會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所說,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不僅是一個敏感的政策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市場問題,需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的承受程度統一起來。他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將使中國資本市場出現四大變局:一是從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博弈,轉變為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二是從整體市場風險轉變為市場的個別風險;三是從大股東對流通股股東利益的侵害轉變為整個市場的博弈格局,真正引入了用腳投票機制;四是從單純的權力博弈轉變為利益誘導格局。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案好,得到流通股東的認可,上市公司就會成為市場的寵兒,否則,就變為棄兒。 證券市場一定要走法制之路 北京消息(記者周翀)對于中國證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中有關執法和法制建設的闡述,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認為,監管當局從法制入手開展工作,抓到了要害,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 中國的證券市場如果要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一定要走法制之路。李曙光說,這并不是口號,而是需要監管部門通過一個一個具體案例,將這種精神貫穿到工作中并傳導到業者的骨子里。 目前司法上只對虛假信息披露受理具備法律依據,操控市場、內幕交易還沒有相關依據,法院受理比較困難。李曙光說,一直以來大股東惡意掏空上市公司,占用資金情況也很嚴重。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國債回購,已成為大量風險的源頭,自去年以來,有關方面在處理問題券商的過程中也發現,相關法律依據不是特別充分,有的問題沒有法律依據,有的存在執法不嚴現象,有的在操作過程中沒有承接性的原則。 另外,在具體的刑罰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刑罰與違法違規行為的獲利不能對價。李曙光說,加重刑罰力度是必要的,否則違法違規一方永遠會感覺收益大于風險,刑罰也就不具威懾力。同時,參考國外經驗,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一定要落實到人,當前的刑罰往往導致個人代價遠遠小于公司代價,這使得責任人感覺不到實質損失。 李曙光說,證券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需要綜合性的法律規范,而此前證券市場的法律機制并不健全。從市場準入、信息披露、違規處罰到退市機制等方面,都有立法不完善,執法監管制度不到位,以及司法不具可訴性等問題。也就是說,從一家公司進入市場到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中,游戲規則都是不健全的。 就此,李曙光認為,當前很多業內人士把證券市場的問題歸結為股權分置,對于法律業者而言,這絕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有沒有制度規則和是否認真執行制度規則,市場各方對違反規則是否有畏懼感。 答記者問中強調,要切實增強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威懾力。對此,李曙光指出,證券市場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不能也不應該搞運動。只要確保有一套完整、完備的法律體系,執法部門能夠切實依據法律法規搞好日常監管,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需要移交司法機關的迅速移交,司法機關也能夠依據法律進行有效的審查和判決,證券市場就能在一點一滴中逐漸走向健康。 李曙光表示,對于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有兩道門的限制。監管部門的執法工作是第一道門,司法機關審判工作是第二道門。在這個過程中,監管部門不僅應嚴格執法,也要做好執法與司法的有效銜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證券市場走上健康的軌道。 大型企業不會連續上市 面對紛紛擾擾的大盤股發行傳聞,證監會答記者問首次給出明確回應。有關方面不僅重申在新股發行的具體安排上,將會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而且表示,將注意建議發行人及其負責承銷的證券公司把握好節奏,維護市場穩定,這其中蘊涵的意義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首先,證監會明確提出在新股發行的安排上,將會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這樣的表態是在回應傳聞將陸續有一批大型企業發行上市時做出的,針對性很強。也就是說,有關部門在安排新股發行的時候,是不會在市場無法承受的時機推出市場無法承受的新股發行項目的。市場對于大型企業連續上市的擔憂現在看來可以打消。 第二,在考慮市場承受力的同時,監管部門首次提及將注意建議發行人及承銷券商把握好節奏、維護市場穩定。也就是說,把握發行節奏和維護市場穩定同樣也是監管部門注意的問題,而這個工作將由發行人及承銷券商來具體落實。這可能意味著未來的發行機制將進一步市場化。同時,在詢價制這樣一個市場化的發行機制中,監管部門要求各方特別是股票發行人和承銷商共同來擔負維護市場穩定的責任,其中的積極意義也是值得期許的。 第三,從答記者問中,我們也可以了解監管部門對大盤股發行的看法和態度,他們清楚地了解,不同投資者對于大盤股發行的不同態度--有擔憂也有希望。而從長遠考慮,監管部門認為大型優質企業的發行上市,有利于我國上市整體結構的改善,吸引新增資金入市,為投資者增加新的盈利機會。也就是說,監管部門對于大型優質企業發行上市的支持態度沒有動搖。 第四,監管部門還表示將公平對待各類企業的發行上市。這意味著,在未來將發行上市的企業中,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內資企業和外資參股企業、小型和大型企業都將享受公平的對待。(記者周宏) 三項稅收優惠可提高投資熱情 北京消息(記者吳占宇) 中國證監會負責人昨日表示,證監會將推動制定有利于鼓勵社會公眾投資資本市場的稅收政策。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國家有關部門一直積極制定著有利于鼓勵社會公眾投資資本市場的稅收政策。他個人認為,主要可以采用三項稅收優惠的方式來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熱情。 首先,改變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征收方式。劉桓個人認為,現在印花稅0.1%的征收比例已經很低了,因為每一個政策都有效率遞減的。如果一定要使用這種手段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征收印花稅的方式,即由雙向征收改成單向征收。他指出,刺激證券市場發展的辦法是要形成買的容易賣的難的局面,讓投資者在可賣可不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賣,以此來降低股票交易過高的換手率。 其次,延期繳納股息紅利所得稅。劉桓指出,在目前我國所得稅的規定下,機構投資者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投資者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投資者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其中是沒有費用扣除的。他認為,如果要考慮稅收優惠安排的話,可以考慮讓個人投資者延期繳納股息紅利所得稅,如果投資者繼續補充投資的話可以暫時不征稅。 第三,明確不征資本利得稅。劉桓認為,資本利得不征稅這一點是得到了大家的共識,如果要在資本利得稅收上有優惠的話,不應該考慮資本利得的稅收,這一點要在稅法上加以明確。 此外,劉桓還指出,對于合規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講,他們的行為是公司行為,也要對他們的投資給予稅收政策的優惠。之前對證券公司稅收的匯總繳納,可以把分支機構的稅收拿到低稅區來進行繳納,這樣就降低了公司的整體稅收壓力,進而降低了公司經營的成本。劉桓還指出,如果可以允許證券公司以將來的贏利來抵補以前的虧損,然后對差額進行征稅,這樣也可以降低證券公司的成本。 資料鏈接 目前社會公眾投資股市的稅收主要涉及印花稅和紅利稅。 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經歷了多次調整。 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開征股票交易印花稅,由賣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額的6‰交納。同年11月23日,深圳市對股票買方也開征6‰的印花稅。 1991年10月,深圳市將印花稅率調整到3‰,上海證券交易所也開始對股票買賣雙方實行雙向征收,稅率為3‰。 1992年6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體改委聯合發布文件,明確規定股票交易雙方按3‰的稅率繳納印花稅。 1997年5月12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從3‰提高到5‰。 1998年6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從5‰下調至4‰。 1999年6月1日,為了活躍B股市場,B股交易印花稅降低為3‰。 2001年11月16日,財政部決定將交易印花稅率從4‰調整為2‰。 2005年1月23日,財政部決定從2005年1月24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2‰調整為1‰。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條款,個人因持有中國的債券、股票、股權而從中國境內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紅利所得稅在本質上屬于個人所得稅范疇,其納稅主體為取得紅利收入的個人。從海外市場看,大多對證券市場實行較低的稅負政策,香港市場現金紅利和股票紅利均免交紅利稅,新加坡市場現金紅利稅稅率為5%,美國于2003年將紅利稅減半,并決定在此后3年減免此稅。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