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獲600億注資存疑問 不良資產可能超2500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02:2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隨著4月30日證監會要求證券公司上報自查期限的臨近,以及分類監管措施的逐步推行,有關財政注資券商的傳言再度升溫。 時機:先重組后注資
“目前財政部、央行和發改委還沒有明確的方案。近期注資600億的可能性比較小。”4月12日,發改委體改所研究員張海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家不能在券商問題和風險沒有摸清之前承諾對其注資,否則會掩蓋券商的道德風險。”他說。 他認為,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對券商進行分類,明確風險形成的原因及來源,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鼓勵券商之間的兼并重組。對于重組的公司,在建立了良好的治理結構,堵住風險可能發生的漏洞之后,針對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進行支持,再去注資才能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化解系統性風險。 證監會4月初向各證券公司下發《關于推動證券公司自查整改、合規經營和創新發展的通知》。要求券商重點查清客戶交易結算資金、資產管理、證券自營、國債回購、賬外經營等容易發生風險的方面,并且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自查,提交自查報告和整改計劃,6月底前制定并上報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獨立存管方案。 這份《通知》被認為是管理層對券商問題進行全面解決的開始。但要完成風險的分類以及重組,張海魚認為,可能還需要一年時間。 必要性:防范系統性風險 對于是否應該為券商注資問題市場還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反對方認為,對券商進行“救助”的行為放大了券商和市場的風險,投資者的損失會更嚴重。也有人指出,券商的問題不是資金的問題,越注資窟窿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如果注資在市場上形成示范效應,將產生嚴重的后果。其他券商看到有人埋單,會進行更加瘋狂的違規活動而“有恃無恐”。 在張海魚看來,雖然注資之舉實為下策,但券商危機已經成為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隱患,證券公司長期以來的違規經營是造成投資者喪失信心、市場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發改委體改所一份關于證券市場的報告表明,去年全年證券公司虧損達到1000多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還沒有包括被挪用的客戶保證金。”張海魚說。 除了顯性的虧損之外,一些證券公司通過對子公司擔保向銀行貸款炒股票,所形成的負債風險也不能忽略。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認為,券商的不良資產規模可能超過2500億元。 德隆系倒塌所拖累銀行形成的不良資產,至今仍令銀行業耿耿于懷。銀監會一位負責人在今年“兩會”接受記者采訪表示,證券市場風險有可能成為引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應該像支持銀行一樣來支持證券市場。”上海交易所的一位負責人說。早在去年9月,他便提出財政注資證券市場的說法。“國家既然可以注資銀行,幾次剝離不良資產,為何不能扶持證券市場?”他當時的觀點是財政資金用于股權分置的補償。 2005年3月25日,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跌破1200點大關之后,證監會前主席周正慶呼吁必須采取堅決措施讓市場止跌回穩。“如果拿出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中行和建行的魄力關心股市,我們的股市決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他說。 對象:優劣窮急之分 對于傳言中的600億的財政注資是否指對個人債權的補償,還是為優質公司的發展所需,亦或是為虧損的績差公司補黑洞?目前說法并不一致。 去年下半年部分證券公司風險集中爆發,如何處理那些被停業整頓、托管經營以及被撤銷的證券公司所挪用的客戶保證金成為燃眉之急。2004年11月,央行連同財政部聯合發文,表示對以上原因所形成的個人債權進行收購。 隨著問題證券公司的不斷增加,到底需要多少資金才能彌補被挪用的個人保證金黑洞?這是一個截至目前誰也不清楚的數字。 張海魚認為,收購個人債權的資金以及用于兼并重組后券商的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支持,都應屬于注資的范圍。600億注資對于券商來說杯水車薪,但對于財政來說也是一大筆支出,因此必須讓注資產生杠桿作用。 從去年被托管的幾家證券公司來看,重組之路甚為曲折。對此,張海魚呼吁監管層應該放開外資參股33%的比例,鼓勵海外投資者進入證券公司的并購重組。 銀河證券研究所副主任丁圣元認為,如果要對券商進行注資,應該按照“救急不救窮的原則”,對于治理結構較好,有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及管理團隊,但只是因為大環境不好而存在流動性問題的券商進行注資。 他指出,產生資金黑洞主要是由于券商內部出了問題,券商風險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建立良好的風險控制和內部制衡,否則對券商的“救助”只能是治標不能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