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已公布年報,中小板公司去年利潤增速低于上證50成分股,三項費用增速卻高于上證50成分股
黃向東 NBD上海報道
截至昨日,中小板已有3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4年年報。據統計,這35家公司的凈利
潤增長率還不如上證50指數成分股。與此同時,中小板企業的三項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增幅卻高達42.01%。
三項費用增幅遠超利潤
在業績提升不甚理想的同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營業、管理和財務三項期間費用的增長速度卻快得驚人。已公布年報的35家中小板企業,2004年總營業費用為17.04億元,管理費用為13億元,財務費用為2.11億元,三項費用合計32.15億元,同比增幅達42.01%,遠高于凈利潤的增長幅度。由此便不難理解,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整體擴張三成以上的情況下,為什么凈利潤只增長一成多。
更為蹊蹺的是,去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剛開始在股市直接融資,按理說資金面普遍比較寬裕,財務費用會有所降低,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這些公司總的財務費用同比增加了0.53億元,增幅達33.84%。
而已公布年報的37家上證50成分股,去年總的三項期間費用為1063.20億元,在凈利潤整體增長五成以上的情況下,三項費用只增長了19.61%。
“成長性”板塊難言成長
據統計,在已上市的40家中小板企業中,2003年凈利潤較前一年度下降的有江蘇瓊花、偉星股份、鑫富股份、中捷股份、麗江旅游5家公司,東信和平2002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48%。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在上市前,其凈利潤的增長已經在下降,但最終它們都上市了。而在2004年年報中,卻很難看到當初上市時招股說明書中所齊稱的“成長性很強”。
以德豪潤達為例。其《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01年至2003年3年間,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勢頭良好,盈利水平持續穩步提高。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在70%以上,凈利潤年均增長率也在40%以上。該公司2004年的年報卻給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盡管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45.68%,但凈利潤卻下降了32.72%。“變臉”迅雷不及掩耳,投資者大呼上當,目前該股股價已比發行價低了35.44%。
其實,中小板中德豪潤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Wind資訊統計資料顯示,已經公布年報的35家中小板企業中,有中航精機、七喜股份等5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其中中航精機、德豪潤達和宜科科技3家公司下降幅度在30%以上。
不僅“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沒有體現出來,2004年中小板整體業績增長速度,甚至還不如以中國石化、寶鋼股份等大盤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成分股。2004年,35家中小板公司主營業務總收入為236.63億元,同比增長33.84%;凈利潤總額為14.69億元,同比增長16.74%。而截至目前,上證50成分股已經有37只股票公布了2004年年報,2004年總主營業務收入為10010.26億元,同比增長38.09%;總凈利潤為835.1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5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