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05中國金融形勢預測、分析與展望專家年會上,針對中行、建行同赴香港上市存在法律障礙的說法,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楊凱生發出了不同聲音,他說有關部門會予以研究,“幾家銀行都會符合海外上市的要求。”
這是兩會期間出現質疑聲音后,金融界高管首次針對國有商業銀行海外上市的法律障礙作出表態。與此同時,楊凱生再次強調央行和有關部門提出的“一行一策”,各行的做
法未必完全一樣。
障礙來源于香港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如新申請人的控股股東除在新申請人業務中占有權益外,也在另一業務中占有權益,而該業務直接或間接與新申請人的業務構成競爭或可能構成競爭,以致控股股東與新申請人的全體股東在該業務利益上有所沖突,則本交易所可視新申請人為不適合上市。”
作為國有出資人代表的匯金公司目前是兩家銀行的控股股東,分別持有全部中行股份以及建行85%的股份,而中、建兩行業務的競爭性不言而喻。
此前業界對兩行在香港上市可能面臨的法律障礙一直議論紛紛,但中行、建行以及中央匯金公司均沒有作出正面回應。建行獨立董事、清華大學宋逢明教授就明白無誤地對記者表示:“此事過于敏感,不便表態。”而匯金公司有內部人士表示,“匯金公司的性質與其他公司不同,是政府性質的機構”。據此說法,中、建兩行上市有望得到港交所的豁免。
然而如果通過這樣的身份注釋得到豁免,顯然有違中央匯金公司的成立初衷。當初,央行成立中央匯金公司,是希望作為國有獨資投資公司,依法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職能,從而擺脫“政府行政機構參與和干預企業經營”的形象。
現任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去年辭去了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的職位。外界普遍將之視為匯金公司由“虛”轉“實”的標志,并由此確信匯金離政府機關越來越遠了。而作為兩家銀行共同的“老板”,謝平也曾針對兩家銀行的競爭關系表示,匯金已明確規定不參與兩家銀行的具體商業性業務。
也有意見認為可以再成立一家“匯銀公司”,與匯金公司分別持有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從而避免法律障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就表示,“既然成立一家公司有問題,那再成立一家公司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但此說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在接受早報采訪時表示,“此方法從道理上講沒錯,但從操作層面看可行性不大。中、建兩行上市在即,這個時候更換股東,且不談手續繁瑣、花費不小,更可能引發海外投資者的不解。”
香港交易所發言人羅文慧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以“公司計劃上市準備期間不能對個案作出評論”為由予以回避,但“相信投資銀行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他們可能會知道怎樣提供解決方案,來符合交易所的要求”。
這一說法也讓絕大多數人相信港交所最終不會在此細節上“為難”中、建兩行。
熟悉該領域的高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敬云川律師對早報記者表示,“中、建兩家國有商業銀行率先在香港上市,無論對于內地還是香港的資本市場都意義重大,港交所沒有道理卡下這筆大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