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績優藍籌 主力所見略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12:04 證券時報 | ||||||||
□聯合證券 程峰 宋琦 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以及QFII等主力機構作為我國目前市場上成熟投資者的代表,其選股思路和投資策略越來越受到市場中其他投資者的關注。特別是在日前熊氣彌漫的氛圍之中,這些市場“大腕”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引著市場各方的目光。那么,又是什么樣的公司在吸引著機構們的眼球呢?
截至上周,已經有近三成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從這些年報中,我們看到了增倉以及新介入部分股票的各路主力機構的身影。從個股的選擇上來看,雖然說“各花入各眼”,但從這類股票的主營業務競爭力及成長性來看,機構們大多“英雄所見略同”。可見,不管市場如何滄海桑田,理念如何與時俱進,機構投資者對業績優良、成長性好及具有高分紅派現能力的藍籌股仍然一往情深。 從這類主力增倉股的行業分布來看,這些主力機構對周期性行業繼續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對防御性行業則顯露了格外的偏愛。 第一,港口運輸類上市公司被繼續大幅增持。從年報中可以看出,中集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鹽田港(資訊 行情 論壇)、深赤灣(資訊 行情 論壇)、振華港機(資訊 行情 論壇)等股票被各機構一致看好。目前,我國港口業發展前景良好,港口收費水平較低為港口收益的增長提供了空間。沿海港口和以集裝箱業務為主的港口、港口物流設施與服務以及位置和條件好的內河港口,都是未來幾年港口業投資的熱點。而受港口、海運需求的拉動,集裝箱制造業利潤也大幅增長。 第二,中醫藥業頗受青睞。我國中藥類上市公司近年來業績穩步增長,由于有品牌、資源壟斷以及定價權等優勢,中藥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持續良好增長。而同仁堂(資訊 行情 論壇)、云南白藥(資訊 行情 論壇)、東阿阿膠(資訊 行情 論壇)等規模逐漸擴大的品牌中藥生產企業,均被各機構投資者繼續作為避險品種重倉持有。 第三,具有行業壟斷地位的行業領袖企業繼續受到追捧。近期剛獲準直接入市的保險資金投下了A股的第一單,而他們選擇的對象正是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萬科(資訊 行情 論壇)A等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雖然鋼鐵、通訊以及房地產等周期性行業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大,但是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業績優良并且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例如萬科A,雖然受到加息、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抑制房地產過熱政策的影響,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對住房需求的不斷增加,擁有房地產界金字招牌“萬科”的萬科A依然被許多機構所看好。 第四,向來堅持以國際視角選股的QFII則更加青睞消費以及資源類的上市公司。著名投資大師羅杰斯最近在中國演講時指出,他最看好資源類、服務等行業,從QFII近期的操作中也可以看出些當前的潮流:燕京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作為亞洲第一大啤酒生產企業,被瑞銀大舉增倉;QFII重倉的瑞貝卡(資訊 行情 論壇)是國內發制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資源類股票山東黃金(資訊 行情 論壇)、中金黃金(資訊 行情 論壇)等均被QFII重倉持有。而最新的年報顯示,供水概念的南海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成為蓋茨梅林達基金會又一新增重倉股。 從主力增倉股在分紅能力方面的特征來看,具有高分紅派現能力的上市公司更能打動機構的“芳心”。中國證監會在去年年底明確提出了“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利潤分配的,不得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或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份”的政策,一些有高送配的公司也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好感,如天士力(資訊 行情 論壇)、新興鑄管(資訊 行情 論壇)、中化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南海發展等。隨著我國證券市場逐漸與國際接軌,那些“鐵公雞”上市公司將逐步被市場所淘汰,而那些重回報、重分紅的上市公司將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從主力增倉股中可以看到崇尚績優成長的投資理念仍然為主力機構所堅持。中國股市經過這十幾年的風雨歷程,雖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正在一步步邁向成熟,特別是近年來以基金、QFII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價值投資理念已經漸漸地被廣大投資者所認可。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的股票市場也正在逐步向國際接軌,國內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被挖掘出來并且被眾多機構投資者所重倉持有,股價不斷創出新高,而那些業績較差甚至虧損的上市公司則被市場所拋棄,股價飛流直下,甚至淪為“仙股”。近期市場上績優藍籌股的走勢明顯與大盤相背離,“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股市真理再一次得到充分的體現。我國的股價正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隨著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入人心,那些有價值且能保持高成長的公司將越來越受到追捧,而那些“垃圾股”則會逐漸被市場所拋棄。 對主力資金介入的這些股票我們投資者應該怎樣操作呢?筆者認為對于那些主力資金新介入或者正在逐步增倉且相對價位較低的股票投資者可以考慮逢低介入,而那些主力已涉及較深且股價高企的股票,投資者應謹慎對待,不宜盲目追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