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案表明定價標準缺失仍為MBO瓶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5日 17:21 《財經時報》 | ||||||||
地方國資局一直以來急于完成“國企改制”任務,對地方大國企管理層持股或控股往往持支持態度。這恰是頗受學者指責的“國資流失”主通道之一 本報記者 謝姝 張裕(資訊 行情 論壇)A(000869)、張裕B(資訊 行情 論壇)(200869)母公司張裕集團
這次張裕MBO(管理層融資收購)熱論中,轉讓價格再次成為爭議焦點,而監管層一直未出臺明確的定價標準。業內人士呼吁,定價問題已成國資改制瓶頸,應盡快解決。 改制前后 張裕集團改制歷經兩次股權轉讓:2004年10月29日,張裕集團全資控股股東煙臺市國資局將其45%的股權轉讓給裕華投資,轉讓金額為3.88億元,煙臺市國資局仍持有張裕集團55%產權。由于控股股東未有變化,巧妙回避了向證監會報批的義務,僅需征得國資委同意即可實施。 2005年2月8日,煙臺市國資局再次轉讓國有股,欲將張裕集團33%股權讓與意大利意邇瓦公司(Illva Saronno Investments S.r.l),轉讓金額為人民幣4.81億元;另一外國投資者受讓10%國有產權的有關工作尚在進行中。 這次產權轉讓完成后,煙臺市國資局持股比例將由55%減至12%,失去對張裕集團及張裕的控制權,張裕集團將變更為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裕華投資則自動變更為張裕集團控股股東。由于涉及控股股東變更,張裕集團“改制方案”不得不到國資委和商務部排隊。 坊間知情人士指出,兩次股權轉讓實質上是由煙臺市經貿委在2003年牽頭設計的張裕集團EMBO方案(詳見上期本報報道《張裕改制即將收官 諸多懸疑仍難明朗》)。裕華投資專為EMBO而設立,它由46個自然人和兩家企業法人設立。46個自然人均為張裕A普通職工,其出資占注冊資本的37.8%;兩個企業法人分別為煙臺裕盛投資和中誠信托,分別占17.2%和45%。 關鍵問題難令外界信服 從股權結構看,中誠信托是裕華投資控股股東,但中誠信托并非真正意義的股權投資,而是為他人提供過橋融資。誰是背后委托人?目前還無從知曉。 裕盛投資成立于2004年10月27日,注冊資本6733.3萬元,由26名自然人股東出資設立,其中,張裕集團和張裕A高管人員共14人出資占注冊資本的64%,12名中層骨干出資占注冊資本的36%。裕盛投資第一大股東為張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利強,孫同時是張裕A董事長;第二大股東是張裕集團副董事長兼張裕A總經理周洪江。 煙臺市國資局官員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內部職工購買的股份中,高管、中層干部及普通職工的購買比例均按市屬企業改制小組提出的初步框架安排。具體到每個人購買的比例,以及最終股權設置方案,都由公司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周洪江一再稱,“我可以保證,這次由政府主導的改制是一項徹底的陽光工程”、“政府方面還明確提出我們管理層要購買一部分股份”、“一直都是政府在催促我們進行改制”。但迄今為止,兩個關鍵問題仍難令外界信服:張裕集團國有股轉讓給“內部人”為何價格僅相當于轉讓給外資的60%?轉讓給“內部人”的價格為何低于凈資產估值? 到底該付多少錢? 東方高圣投資顧問公司首席知識官呂愛兵向《財經時報》指出,由于國資委仍未出臺關于國有股轉讓如何定價的明確細則,在張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案例中,定價更是爭議難解。他強調說,如果定價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國資改制的規范和監管,也令合規改制難以正常進行。 目前,常用的定價方法有折現現金流法、市盈率法、交易類比法、清算價值法、賬面價值調整法、重置成本法等。但實際情況是,目標公司估值只作為成交價格的參考。且在張裕案例中,多種標準同時被使用,這愈發引得眾說紛紜。 引發坊間質疑的導火線是,張裕集團國有股前后兩次轉讓價格相比較,裕華投資購入國有股的價格,只相當于意邇瓦出價的六折。到底哪個價格更公允? 由于煙臺市政府對國有股轉讓定價依據從未披露,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張裕集團評估價值信息只能從煙臺魯信產權交易網上查找。 據該網上張裕集團掛牌(編號ZR_0001)時資料介紹,轉讓部分國有股權評估價為1.47億元。根據意邇瓦以4.81億元受讓張裕集團33%股權計算,張裕集團整體股權價值為1.46億元。意邇瓦的出價與產權交易網上的評估值接近。 計算結論驚人 并購定價專業機構德邦證券的測算結果是:賬面價值6.62億元的集團45%股權,裕華僅付出3.88億元現金,差價為2.74億元,折價率高達41.31%。換個算法,張裕集團持有上市公司張裕53.846%股份,故張裕集團45%股權相當于間接持有張裕24.23%股權。按張裕2004年9月底每股凈資產4.12元、總股本40560萬股計算,裕華應支付收購金額4.05億元(40560萬股×24.23%×4.12元),仍高于3.88億元。 綜合張裕賬面資產價值、行業地位、品牌等無形價值、未來盈利能力、市盈率水平、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流通性折讓等多方面因素,再考慮目前市場上市公司流通股轉讓的平均溢價等因素,德邦證券認為張裕國有股權定價合理區間應在6至6.4元/股,市盈率12至12.8倍,較張裕2004年底賬面凈資產溢價40%至50%左右。 上述轉讓價格在股票未來全流通情況下,即便不考慮業績持續增長因素,投資者仍可獲巨額增值。 如按6至6.4元/股計算,張裕集團持有的張裕股權價值約13至14億元,再加上集團其他資產5.7億元,張裕集團凈資產應為18.7至19.7億元,較賬面14.7億元凈資產評估溢價27.2至34%。 照此計算的結論更驚人:裕華投資受讓的45%股權價值8.42至8.87億元,實際受讓價格3.88億元,差額4.54至4.99億元;意邇瓦受讓的33%股權價值6.17至6.5億元,實際轉讓價格4.8億元,差額1.37至1.7億元。煙臺國資委少收回5.91至6.69億,即便扣除職工安置的2.74億元,仍少收回3.17至3.95億元。 國資委態度明確 張裕集團內部人以相當優惠的價格獲得了半年后凈資產大幅增長且估值前景遠不止此的優質資產。但張裕集團及張裕A、張裕B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改制方案”在裕華投資受讓國有股時便已確定,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情況出現于國資委系列規范性文件下發之后。 呂愛兵強調說,此前,很多案例的爭論都集中于國有股轉讓定價是否公允。 早在去年9月和10月,國資委已數次強調,央企、國有上市公司、地方大(資訊 行情 論壇)型國企不宜實行MBO。國資委對于“國有大企業"的界定是:工業型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以上,或銷售額3億元以上,或資產總額4億元以上。張裕恰居此列。 國資委之所以盯住地方大國企,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大國企往往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容易實現MBO;很多本身是地方上市公司母公司的集團公司,更借此便利大行上市公司隱性MBO之道。 由于地方國資局以及以前的地方財政廳、財政局,一直以來急于完成“國企改制”任務,對地方大國企管理層的持股或控股往往持支持態度。目前,實現MBO的企業幾乎全部來自地方,一是因為管理層融資金額有限且中央一貫政策是對央企監守甚嚴;二是非上市企業的MBO不須報國資委審批,涉及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地方企業改制,只要在法律上不構成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亦無須上報國資委;此外,地方“國企改制”多有打折促銷政策。這條通道正是頗受學者指責的“國資流失”主通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