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ST濟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16:55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 劉擎 濟南報道 “ST濟南”現象,就是證券市場“發了言”,把濟南經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一種慘烈的形式呈現給人們 2005年2月1日,ST濟百(資訊 行情 論壇)公布了自己的2004年度財務報告:每股虧損
ST濟百的虧損使半年前還看上去很美的濟南垃圾股(ST小鴨、ST金泰(資訊 行情 論壇)、ST渤海(資訊 行情 論壇)、ST輕騎和ST濟百)拯救戰蒙上了一層前路未卜的陰影,而 “ST濟南”現象,一時尚無法消除。 漫長的拯救 2002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濟南5家市屬上市公司由于連續虧損全部被特別處理——冠以ST(ST小鴨、ST金泰、ST渤海、ST輕騎和ST濟百)。這被財經界稱為“ST濟南”現象。 山東省政府為此專門召開了山東ST公司及虧損上市公司專題會議,打響了“拯救上市公司大會戰”,分管經濟的山東省常務副省長林廷生明確要求“大多數虧損公司一年實現扭虧,兩年內摘掉ST帽子”。 這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從ST濟百漫長的拯救旅途便可見一斑。 ST濟百原名濟南百貨,是濟南的老牌虧損上市公司。也正因為如此,ST濟百的重組,動手最早。 2001年3月22日,濟南市國資局在權衡后,選擇了華建電子作為重組方。但后來華建電子駐濟百高管被逐,重組一年之久的華建尚未能實際掌控濟百的經營,華建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機會成本,決意退出重組。 2002年7月,實力雄厚的將軍控股開始重組ST濟百,新東家背后的靠山是山東煙草巨頭將軍集團。將軍控股接手的ST濟百,已是久病纏身。 2003年8月將軍投資方面順利進入董事會。2004年全年,ST濟百終于每股盈利兩分錢,保殼成功。2004年11月2日,公司原第一大股東濟南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所持公司3627萬股國家股中的3216萬余股轉讓給將軍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由原來的純零售商業經營企業轉型為商業地產類公司。 這也使ST濟百安全地跑進了省里解決“ST濟南”現象的時間表。 但2004年的虧損卻讓人對這場拯救戰的成果產生了懷疑,同時也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公司股價亦跌至2月2日的2.41元。公司對虧損給出的解釋是:“2004年公司主要經營處于調整、啟動階段,銷售收入及柜臺出租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相應的費用正常發生。” ST濟百在股市上的現狀,可以說是拯救和重組未有實質效果的證據,但將軍控股方面并不認為情況很糟糕,他們認為公司總的情況是在向良性發展。 2004年11月, ST濟百變身“好又省女飾城”開業,12月,將軍控股與日本伊勢丹正式簽訂合作協議,伊勢丹將在濟南將軍廣場開設分店。將軍控股的這些操作,開始給ST濟百帶來了新的臉譜,給資本市場一些新的希望。 盤點拯救戰果 2005年2月3日,記者尋訪今日的輕騎集團。和平路在如今的濟南已經顯得瘦小而擁擠,多是老舊的建筑,輕騎集團位于和平路34號一個不大的院落。五層高的辦公樓灰白墻面斑駁可見,難以掩飾其年代久遠,如一只老貓,伏在同樣老舊的灰蒙蒙的和平路邊。惟有輔樓的高處,寫了四個鎦金大字“決戰決勝”,還昭示著這個中國最早的民用摩托車廠家曾經的雄心和輝煌。 被稱為“虧損大王”的ST輕騎曾創下年虧損34億元的紀錄。其重組過程也是異常艱難,在被拯救的兩年中,曾傳出三聯集團重組、跨國重組等消息,但均未實現。 2004年6月30日,中車集團與濟南輕騎及其最大股東濟南國資局達成重組意向,中車汽修成為ST輕騎第一大股東。2004年8月9日,暫停上市15個月后的ST輕騎復市。 由于產業的高度相關,中車的重組給輕騎帶來了一定效果。2004年前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主業收入同比增長約9%,每股收益0.008元,另外公司還預告稱2004年將不會出現虧損。但連續兩年微利的局面表明,輕騎距離真正的振興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集團副總經理孫振華表示,中車集團將充分吸取ST輕騎發展過程中的教訓,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運作上市公司。到2006年,重組整合后的ST輕騎,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到60億元,年生產摩托車80萬輛。 盡管另外三家ST公司在2004年都有望實現盈利,但ST金泰和ST渤海基本上還在生死邊緣痛苦地掙扎,ST金泰目前甚至是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況。 經營真正有起色的只有ST重汽(資訊 行情 論壇)(原名ST小鴨)一家。2003年9月22日,在濟南政府的撮合下,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入主 ST小鴨,將上市公司原有主業從家電經營轉型為重型汽車的生產,可謂脫胎換骨。 股市“發言” 山東《齊魯周刊》副總編輯李強對《瞭望東方周刊》分析說,濟南的經濟正在經歷空洞化,“我們注意到許多發跡和成長在濟南的大公司,如中創軟件等,外遷去北京、廣州、深圳、蘇州,而留在濟南的大企業多數積弊頗深,這已經使地方政府感到壓力,已經使地方財政面臨壓力。而濟南市的國有企業資產占全市企業總資產的70%,遠高于一般的中國城市。” 山東省統計局城調隊企業監測處處長仝義貴說,這種重組一般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資產置換方式,產權改革不足,組合價值也受到限制。資產運營效率不高、資本運作力度較弱、投資效果低,是制約山東板塊的大問題。衡量資產運營效率的財務指標主要是資產周轉率,即主營業務收入超出資產總額的倍數。仝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3年,山東省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為69.39%,比江蘇、浙江兩省分別低7.93和9.04個百分點。 在資本運作力度和對外投資的效果上,山東的上市公司一直落后。據山東省統計局2003年統計,山東省上市公司長期投資僅為廣東、江蘇、浙江的4.75%、46.13%、67.75%;長期投資占總資產的比率為3.47%,分別比三省低7.97、3.65、3.79個百分點;投資收益分別為三省的1.75%、3.69%、19.73%。 近年開始大舉投資山東地產的浙江籍老板葉先生說:“濟南地面上的錢比在浙江要‘死’,活性不高。山東的官員到處去招商,其實山東地面上就有巨大的資產存量,只是活不活,可用不可用,好用不好用的問題。” 山東省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山東大學教授黃少安則認為,濟南上市公司集體沉淪,是內因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反映國企本身體制性的積弊,還與濟南市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及投資環境、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上市公司問題的效率和駕馭證券市場的能力等很有關系。 “ST濟南”現象,就是證券市場“發了言”,把濟南問題以一種慘烈的形式呈現給人們看,事實上,是濟南這個城市綜合實力受到了質疑,是股市用它的方式質疑山東經濟中的一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