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水平是國有銀行上市的成功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2:07 東方早報 | ||||||||
責任編輯 宋威 巴曙松 以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為代表,國有銀行先后提出上市的目標之后,國有銀行是否應當上市、上市是否會產生預期的效果等的爭論似乎一直沒有中斷過。但是這些爭論似乎并沒有影響國有銀行上市的熱身準備,直到中國銀行哈爾濱河松街支行巨額詐騙案浮出水面。
完成上市程序不等于上市成功 這樣管理水平的銀行,是否真的就一定要上市?公眾紛紛質疑。銀行方面的表態則認為,這個事件并不會影響其上市進程。目前國有銀行上市進程的關鍵,開始變為:應當如何評價國有銀行上市的效果?如何界定上市成功? 是不是國有銀行完成了上市程序之后,就能夠算是上市成功?就能夠算是國有銀行內部改革操作者的政績呢?如果是這樣,那么國有銀行的上市成功應當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從證券市場運作的規則看,顯然不能這樣看待。 對于國有銀行來說,上市程序完成,決不等于上市成功,因為從國際市場的運作看,如果一家千瘡百孔的“垃圾銀行”,要不惜血本推進上市程序,也是完全可以完成的。衡量其上市成功的關鍵,重點應當是看其估值水平以及上市這個改制過程所帶來的金融市場上的現實的競爭力。 估值水平是關鍵 以中國銀行為例,中國銀行作為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其目前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品牌與聲望、在特定業務領域的經營優勢等,是在政府的積極支持下,由中國銀行不同年代的千千萬萬員工共同努力形成的,這些因素理應在上市時得到與其市場地位相符的、更高的估值。如果因為連續不斷的各種案件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使得國有銀行上市時市場估值偏低的話,實際上就是投資者對其經營風險進行估值上的打折,也是對中國銀行歷史品牌的打折。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銀香港的海外上市進程也應當有一個客觀的評估。以中銀香港在香港銀行界的主導性市場地位,以及長期在香港經營所形成的巨大市場影響力,中銀香港本來應當獲得與市場影響相當的匯豐、渣打等銀行的估值水平。 但是,因為中銀香港在上市期間所出現的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事件以及一系列高層事件等的影響,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中銀香港的估值水平實際上只能跟香港的東亞銀行等這樣一些二線、三線的、市場份額相對很小的中小銀行的估值水平在一個水平,表明投資者在對中銀香港定價時已經打了折扣。與中銀香港形成對照的是,恒生和匯豐等一直估值相對較高,并且穩步上揚,這實際上是投資者對一家優秀的銀行付出的溢價。例如,恒生銀行的市盈率就從2003年的16倍上升到2004年的20倍,反映了投資者的認同。 因此,盡管我們不能高估中國銀行哈爾濱河松街支行的詐騙案件對中國銀行上市的負面作用,但是其可能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和可能出現的估值的折扣,則是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的現實問題。 反觀中國的銀行市場,實際上有許多因素在支持銀行上市時獲得一個好的估值,例如巨大的經濟增長前景、龐大的金融服務需求、相對較大的利差水平、非利息收入的巨大提高空間、稅賦成本的下降空間等。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稅賦明顯高于國際水平。如果參照香港的水平模擬調整銀行業的所得稅和營業稅,中國的銀行業的盈利水平還存在上升空間。 因此,出于對國有銀行利益的保護以及對公眾利益的保護,對于國有銀行的上市進程也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完善考核與評價機制,僅僅完成上市程序并不能視為上市的成功,充其量只能算是改革的一個程序性操作而已,特別要強調合理的估值水平與市場競爭能力的實質性提高。(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