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改革胎動 操作思路有所區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04:59 深圳商報 | ||||||||
調查顯示,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各方認識統一,但思路有別 在過去一周內股權分置改革突然間熱得發燙,市場上流傳著各種何時啟動和試點的版本。那么,在股權分置改革胎動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來自《中國證券報》的報道稱,對解決股權分置的意義和迫切性,專家以及市場參與方的認識越來越統一,但在具體解決思路上則有所區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對解決股權分置的意義和迫切性,專家和投資者的認識越來越統一。在多數專家看來,股權分置是中國證券市場諸多痼疾的罪魁禍首,解決這一深層次矛盾是其他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同時,股權分置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將是國民經濟。股權分置解決了,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股市上的購并實現做大做強,比單純通過擴產擠垮對手,社會成本要低得多,如此一來,重復建設必將大大減少,優勢企業能迅速做大做強。從制度上消除大股東利用市價與協議價的差價圈錢致富的尋租空間,使大股東真正把精力放到搞好上市公司,與社會公眾投資者共同富裕上來。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大膽預言:“顯而易見,各方都已經形成共識,改革不能再拖了。國務院領導也反復強調需要解決股市深層次問題。我個人認為改革的時機確實成熟了,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上市公司怎么想 那么,市場的另一個主角———上市公司究竟怎么想呢? 接觸了多家上市公司后,記者發現各個層次的上市公司對非流通股都有流通的內在需求,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多數上市公司表示,股權分置改革可以解決股東利益不一致的問題,提高企業決策效率,給企業股權處置多了一種選擇,是一件好事。一些想做大做強的民企和國有股比重不高的上市公司認為,一旦全流通后,可以用股權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進行兼并重組,而且激勵機制也就此建立。 對于流通股東極為關心的補償問題,多數上市公司表示理解。某電力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在不影響控股權的前提下,可以拿出一部分國有股送給流通股股東。當然,這只是企業自己的初步想法,還要經過上級監管部門的批準。而四川一家上市公司在其方案中提出對流通股東優厚的補償方案——10股送5股。 洞庭水殖(資訊 行情 論壇)副董事長兼董秘黃新元建議三類公司不宜進入試點行列:公司股票每股凈資產低于面值的,公司流通股份占總股份的比例不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公司股票被實行特別處理的,“原因很簡單,這三類公司的流通股價已經是扭曲的,如果全流通只會進一步扭曲,與改革的初衷相悖。” 操作思路有所區別 解決股權分置的認識是統一的,而專家們的思路有所區別。 經濟學家劉紀鵬提出了“從簡到難、自下而上不搞一刀切”的改革原則。“我們應從近450家無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做起,這樣可以省去部門間協調。我接觸的上市公司有2/3都是無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他們的大股東自己就能做主。從哪個角度講推行一刀切的政策風險實在太大了。我們要充分考慮不同上市公司有不同的偏好。總之要選擇一個讓股民能夠解套的方案。方案越好越多聚合的能力就越大,市場向上的空間就越大。” 萬國股市測評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長虹提出,送股方式是所有方案中操作最簡單的。對A股股東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對于非流通股東能夠支配和控制。(楊光 成靜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