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高管頻頻鋌而走險 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8日 12:07 證券日報 | ||||||||
伊利股份、東北高速、開開實業、深圳機場等高管紛紛出事,公司股價隨消息公布而劇烈震蕩,中小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 新升資訊 近來“問題高管”現象不但未見減少,反而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據統計,2004年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重大缺陷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分割是一大癥結?毓晒蓶|的利益和外部小股東的利益常常不一致,甚至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由于股權分割,擁有絕對控股權的非流通股股東損害流通股股東利益的事件常有發生,并因此妨礙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一是國有股比例大,二是公司良莠不齊,三是與大股東脫不清的干系。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先天不足,這也是證券市場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的“正!爆F象。 從發生高管事件的上市公司看,大股東濫用控制權而企業內部缺乏必要的制約機制,是關鍵性的原因。在產生“問題高管”的公司中,“內部人控制”問題往往表現為董事會的權力董事化甚至董事會權力董事長化,即董事會完全成了董事長一人的董事會。受賄、貪污、挪用公款是問題高管的主要罪行,而這幾項罪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的“內部人控制”現象!皢栴}高管”控制下的董事會成為形式董事會。高層管理人員通過對公司的控制,進行利益輸送,侵蝕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處罰不嚴幾成無成本失信 監管不力處罰不嚴又是推波助瀾。去年某上市公司因“虛假陳述”和“虛增利潤”違法行為,其董事長受到證監會罰款30萬元的處罰。這已是中國證券市場中,失信者付出經濟代價的最高紀錄。這怎么能跟其“收益”相提并論呢?怎么能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呢? 行政處罰只能隔靴撓癢,在遭受公開譴責后,上市公司往往只需發布致歉以及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的公告,就可以將一單牽涉幾億資產、幾千萬擔保額的違規事件不了了之。上市公司及其負責人即便是受到了處罰幾萬、幾十萬的罰款對他們來說也是不痛不癢,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作用。這說明僅是道德層面上的譴責,對失信的上市公司來說,沒有太大約束力。 期待從嚴治理 對經營者來說,講不講信用,不僅是一個道德問題,還應是一個經濟問題,是一個經營成本選擇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市場經濟中,當不講信用比講信用成本低,就往往傾向于選擇不講信用。要在中國證券市場掃除失信歪風,建設好證券市場,就要“嚴”字當頭。令人欣慰的是,上證所前不久發表的《中國公司治理報告2004年》,已經將“董事會獨立性和有效性”作為主題,算是看到了一點起色。同時經過近段時間“問題高管”的不斷落馬,從側面印證了監管的不斷加強,這算是一種進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