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新股發行施行詢價制 > 正文
 

華電詢價結果引發三猜想 二級市場盈利空間有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11:13 證券時報

  □本報記者 馮飛

  日前,華電國際公布了正式發行價———2.52元,這個價格是其詢價區間的上限價位。但是市場對于第一單詢價制發行結果又產生了三大猜想:一是二級市場盈利空間將會有何變化;二是其國際化的定價標準是否吸引QFII機構加碼;三是詢價制能否在中國成功實施。

  二級市場盈利空間有變?

  投資者似乎已經逐漸形成共識,A股的定價較合理水平仍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其與H股價差現象的發展趨勢將是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逐漸縮小直至最終消失。但新股詢價推出之后,A股和H股價差被進一步壓縮。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趙建新表示,市場投資者面臨兩難選擇。如果繼續給予華電國際高于H股的定價水平,則定價水平下降壓力將使A股市場的投資者必須承受額外損失;如果給予華電國際相當于H股的定價水平,則將無可避免地加劇投資者關于A股市場定價水平國際接軌的擔憂,對市場現有股票形成向下的牽引作用。

  “這種矛盾心理集中體現在初步詢價結果中,機構投資者普遍選擇了同期H股價格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趙建新稱,如果上市定價高于H股價格,則申購者仍可獲得合理收益;如果上市定價等于H股價格,則申購者可保證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北方證券研究所莫光亮表示,由于承銷商有較強的規避承銷風險的動機,而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也有規避申購風險的要求,因而最終發行價格往往相對于其內在價值要低一些,這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投資機會。

  在海外市場上,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一般在10%至15%左右;而據有關研究統計顯示,國內過去兩年中新股上市首日加權平均漲幅為52.37%。

  A股對QFII吸引力增強?

  詢價制的實施將使A股市場得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國際化進程,這是否增強了A股市場對QFII的吸引力?

  JP摩根(亞太)有限公司主席李小加稱,詢價制使國內IPO定價更加注重國際估值標準,這可能增加對QFII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國市場仍未解決結構性等問題的前提下,要想持續吸引境外機構的熱情盡靠價格的吸引力是不夠的。

  “如果A股的價格低于H股價格5%-10%以上,就會有套利資金通過QFII渠道流入A股市場!蹦持鸔FII機構負責人坦陳,但目前的問題是,這些套利資金還面臨著這樣一個因素:A股的價值中樞會不會繼續下移呢?

  他說,一個關鍵的問題是,A股與H股接軌的進程正在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投資者信心不足。國內投資者目前顯然陷入了估值標準最為混亂的時期。他稱,如果簡單地拿價格作比較,那么具有類比性的板塊如A股、B股、H股和非流通股最后的選擇將是抱團下跌,共同向凈資產靠攏,這顯然違背了金融資產定價的規律。據他了解,目前已有部分投資者愿意以高于二級市場的價格來收購上市公司,相信這會對現存的估值標準起到一個糾偏的示范作用。

  詢價制是否會“水土不服”?

  一個被業界關注的問題是,中國市場在引入詢價制發行的過程中,是否也會存在制度移植中慣見的水土不服問題?“對于詢價制是否能在中國市場成功推行,目前仍把握不準。”證監會某官員坦陳。

  李小加稱,詢價制發行是中國證券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和發展方向,但是目前中國的市場環境是否會對該制度產生“排異反應”還有待時間觀察。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國外市場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無論從投資主體還是價格都是互連的,其新股首發當日往往獲得一個相對于IPO折價上的10%-15%的溢價,因此兩個市場是一個平滑過渡的關系;但中國市場目前一級、二級市場仍存有較大的價差,且在詢價制下,中國為數不多的參與詢價的機構(如基金)對一級市場的定價有較高的話語權,這就會存在聯手壓價以提高盈利空間的可行性,此舉會對二級市場帶來一個購買壓力:因為一方面,上述詢價機構并非全是二級市場的參與者,而二級市場大部分的參與者并不具有詢價資格;另一方面,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差的擴大會制造賺錢效應。

  麥格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溫天絡表示,國內的詢價制還處在過渡階段,從華電國際的首單詢價方式來看,一方面,詢價的時間較短(不足5天);另一方面,參與詢價的機構較少(目前僅134家機構具備詢價資格)。他舉例說,在香港,IPO發行定價首先是通過不計名的方式確定出一個合理的詢價區間,在國際路演階段,建檔時間往往少則3至4天,長則1至2周,如果下單情況不理想,則意味著IPO過程將延長;此外,在香港市場,對于參與詢價的資格未作限制,也不局限于機構投資者———一些富豪會參與詢價并成為某些IPO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如中國人壽(行情 論壇)(行情 論壇)、中國網通(行情 論壇)的發行。

  湘財證券資深分析師張結則表示,國內證券市場重要的制度缺陷———股權分置問題仍懸而未決,發行制度的改變雖然是一項積極措施,但仍是治標未治本的措施,公司的投資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其發行融資階段,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持續經營為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的能力,而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差的現實歸根到底仍是制度性缺陷,這使上市公司不能正常發揮其市場化功能。只有證券市場真正市場化的障礙徹底消除,一切市場化的制度才能完全發揮其應有效果。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