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更名管理需嚴格 意義小麻煩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1日 17:14 和訊網-紅周刊 | |||||||||
本刊數據室 孫庭陽 2004年共有159只股票更名,改變簡稱的有172只次(特別處理的公司只改簡稱不改名),而2003年僅有137只股票更名,改變簡稱的達184只次,部分股票三易其名。 據《紅周刊》數據室統計,有史以來上市公司改名次數總計達880只次,改名最多的是
ST摘帽戴帽占大部分 自從有了“業績連續兩年虧損,股票實行特別處理”的政策,簡稱前冠以“ST”字樣的股票就從未在A股市場上絕跡,近兩年還有泛濫的勢頭。2003年、2004年戴帽股票分別達到了48只和41只。 2003年4月,管理層開始對“存在股票終止上市風險的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鄢ST”來加重警示。2003年5月12日首次實行“連續兩年虧損簡稱戴鄢ST帽子”的新政策,一日之間便有56只股票齊齊戴帽,場面煞是壯觀。 更有一些股票大演“帽子戲法”,一年之內頻繁上演摘帽、戴帽的鬧劇。如寧城老窖(600159),2003年7月1日股票簡稱改為“鄢ST寧窖(資訊 行情 論壇)”,2004年3月31日被改成“ST寧窖”,6月30日又恢復為“鄢ST寧窖”,12月14日又改成了“ST寧窖”,可謂眼花繚亂。 資產重組帶來的更名 除了帶帽公司名稱的變更外,由資產重組帶來的簡稱改變也讓人目不暇接。一些公司資產置換后,公司的資產、主營、人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沿用原來的名稱顯然不合適,比如000838(西南化機)經過資產置換后成了化工類企業,股票簡稱也更改為藍星石化,所謂名實相符。而有些股票的改名,則是因為“出事后”為了改變形象而采取的一種權宜之計。如“稻田中放衛星”的藍田股份(600709)如今變成了“生態農業”,因業績造假而被證監會處罰的神龍發展(600659),索性將簡稱改為閩越花雕(資訊 行情 論壇)。 還有個別公司因大股東改變而更名。如川投長鋼(資訊 行情 論壇)(000569)的第一大股東四川長城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在被攀枝花鋼鐵收購,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后,雖然公司的主營、人員等均沒有變化,但仍在2004年9月2日將股票簡稱改名為“長城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 更名管理應更嚴格 要改動簡稱,上市公司應當能說出充分的理由,因為過去的“后遺癥”還歷歷在目。2000年科技股吃香的時候,不管與高科技掛鉤否,公司股票簡稱都要沾上“科技”、“高科”的字樣,現在A股市場上還有65只股票簡稱含“科技”二字,13只股票含“高科”,但是否名副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 現在上市公司發布的更名公告,除了讓人一腦子的糨糊,真是什么都讀不出。因此,有必要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告股票簡稱更改時,本著對股東負責的態度,詳細說明其為什么要改簡稱,新的簡稱有何意義。而不是像如今這樣,只干巴巴地說明新的簡稱是什么,其他的一概不言。此外,交易所也應考慮到公司改名后對投資者帶來的不便,給予查詢更多的便利。 在A股市場上查詢股票通常有兩種方法:敲股票代碼或者是股票簡稱的漢語拼音聲母。而對于大多數記不住股票代碼的投資者而言,后者更加方便。但如今往往是股票名稱一改,哪怕是被戴上“ST”帽子,原來的聲母簡稱就失靈了,因此交易所應該考慮通過技術手段,讓投資者可以輸入以往任何一次的簡稱,均能找到這只股票。其實從技術上說,只需要處理成一個代碼對應多個簡稱,將最新的簡稱排在首位就可以,這樣可以方便不經常交易的投資者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