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
近一個月來,市場中有頗多“亦真亦幻”的重大政策,我注意到其中的一些細節。比如關于資本市場的稅收政策:1月1日起減征證券公司等機構的營業稅;印花稅方案待批;紅利稅近期無望出臺。從合理性來說,紅利稅最應取消,從影響面來說,印花稅最大,但政策選擇了營業稅。這些道理很簡單,決策的結果代表的是一種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最初的出處并不是那位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南斯拉夫老頭,而是源于一本同名書籍,這本書曾在美國最暢銷書排行榜上待了整整十年,這句話也成為表達“積極思維力量”的口頭禪而傳遍全世界。
從某種程度上說,成功與失敗、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不管存在多么寬闊的技術鴻溝,都會因積極的態度而縮小。比如“保護投資者利益”,或者正確處理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從本質上說是中國股市自建立便沿襲至今的一種規則和秩序。近年來卻有不少的聲音希望打破它,決策者當然愿意順水推舟。最近一系列的消息有點讓人不寒而栗:由交易所辦理非流通股轉讓,到媒體解讀出的新股存量發行,我們看到政策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的急迫,我們也看到了對流通股股東必然遭受的損失只字不提,這仍是一種態度。我想起了網上用來形容鐵路價格聽證的一個詞:壟斷性搶劫。
有人提到了補償流通股股東的難度,我想它總難不過五十年代初和“美帝國主義”打的那場戰爭,難不過依靠算盤造出中國的原子彈。雖然不能給流通股真金白銀,制訂一個非流通股低價配售的方案卻不難。辦法是人想出來的,而制訂一個辦法正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態度。
決定一切的最終只是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