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等評點證券市場改革舉措
分類表決有違公司法?
新年剛過,《財經》雜志編輯部約請了三位長期專注于中國資本市場成長的專業人士——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方星海、中信證券公司董事長王東明、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教
授許小年,請他們從各自職業和研究的角度,對中國股市問診把脈。
政府退位與改革次序
《財經》: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了十多年,目前歷史問題積重難返,如果追本溯源,根本的解決思路應當是什么?
方星海:正本清源只需做好四項制度改革,其他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這四項改革就是:解決股權分置、實行市場化發行、改變單邊市、加快對內對外開放。
許小年:就具體措施而言,星海的建議都有道理,所有這些改革認識上的基礎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職能的轉變。政府應逐步退出證券市場,包括退出上市公司,退出證券公司,停止對市場的政策干預,以及監管和行政的分離。
退出上市公司就是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國九條”已經明確了這一點。市場化發行也是政府退出的一項措施,政府不再管制股票的發行價格,由市場定價。證券業對內對外開放,其實質也是政府退出,只有擺正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證券市場才有可能健康發展。
現在的一些做法與此相反,是政府更深的卷入,例如各種顯性和隱性的國家擔保。過去政府人為控制股票供應,推高價格,使國有企業能夠以低成本融資,現在價格跌下來,政府對此負有道義上的責任。但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是糾正證券市場的制度性和結構性扭曲,而不是以政策支持指數,也不是政府擔保個人投資資金的安全。
順便提一下,分類表決和我國現行公司法相抵觸,政策本身的法律依據都不足,怎么可能靠它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保護中小股東并不意味著歧視大股東,投資者要的是平等和公平,而不是特權。給社會股東以特權,去抗衡國家股東的“一股獨大”,其邏輯等同于以錯糾錯,而不是改正原錯。這樣發展下去,會使我們的市場越來越背離“三公”的原則。
政府退出市場的另一層含義是獨立的監管。監管不應從屬于行政,不應將行政當局維護社會穩定的目標作為監管的終極目標,監管的任務就是制定和執行游戲規則。市場規則制定的好,執行的好,投資者利益自然得到保護,社會自然安定。在確立監管目標時,需要特別注意區分保護投資者利益和保證投資回報,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監管當局的責任是保護投資者利益,而不是保證投資回報。公平的規則、嚴格的執法以及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投資者利益的根本保障。
股權分置:市場調節還是政府補償
《財經》:對于股權分置問題,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討論和解決方案,歸納起來,主要分歧在于:如何確定解決股權分置的時機?是否要對相關流通股股東進行補償?那么,應該如何看待這一歷史性問題的解決?
王東明:股權分置問題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大家總擔心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會引發市場問題,因此一直被擱置,沒有哪個部門敢真正操作,都認為要由國務院最終下結論。
許小年:股權分置的問題懸在頭上永遠是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來才能化劍為犁。全流通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案,只要買賣雙方同意,都應該允許進行嘗試,最終由市場定論,只要這個過程是公開的、透明的,各方都有足夠的信息,沒有黑箱操作,所有的步驟都合法合規就可以了。
雙向擴容:結構轉型還是鏡花水月
《財經》:目前政策層面正力推的一個方案是,通過雙向擴容的辦法扭轉證券市場的疲態,即一方面積極鼓勵業績優良的大型企業上市,另一方面增加各種渠道的資金入市。應該怎樣看待這種雙向擴容的解決方案?
方星海:合規資金的入市問題是“國九條”當中講得最多的,到現在為止也是執行“國九條”成績最大的一部分。但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一些資金入市后不一定會買股票;二是如果市場上前述的根本性問題不解決,很多機構不會入市,或只是象征性入一點。如果解決了股權分置,實行了市場化發行,那么定價就會比較合理,市場也會很活躍。在這個時候的合規資金,還有其他各種渠道的資金自然會來。
許小年:在市場的根本性制度和結構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在系統風險顯著降低之前,新的資金能否進來還是一個問號。(據《財經》雜志)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