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違法成本太低 監管棉花棍子無人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7:35 京華時報 | ||||||||
2004年,被托管或“觸雷倒下”的證券公司數量之多令人瞠目。南方證券、德恒證券、恒信證券、中富證券、漢唐證券、閩發證券、遼寧證券…… 境內外上市公司和新聞也不少:“績優藍籌”伊利股份、四川長虹、創維數碼、中國航油……為數不少的公司屬于明知故犯,甚至是含笑以赴越“雷池”。
這些公司坍臺的同時留下巨大資金黑洞!德隆系”涉案資金可能高達220億元,遼寧證券的“窟窿”大約有40億元,閩發證券的機構債權人高達219家,金額近100億元,牽扯到20多家上市公司。全國券商違規操作的委托理財大約在1000億元,2003年以來至少有10名上市公司高管外逃,卷走的資金或造成的資金黑洞近百億元。 近幾年上交所對違規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作出的公開譴責達477人(次)之多,深交所也對54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予以了處分,但這種道德層面的懲治根本震懾不了違規違法人員。作為最高監管機構的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層也鮮有有效的懲戒手段。去年下半年因“虛假陳述”和“虛增利潤”而分別受到處罰的ST啤酒花和原民族化工兩位董事長,不過是每人罰款30萬元,這對他們非法獲得的利益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遼寧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張獻和認為,在中國的證券業“公堂”上,獨獨缺少的是具有震懾力的“殺威棒”。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創新、法制不保障,弄不好會造成“公司漠視風險———國家埋單———再生風險”的惡性循環。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