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券商高端的聲音 四大突破挽股市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12:50 人民網 | ||||||||
日前,筆者就證券市場有關問題專訪了中國首家上市券商——宏源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何加武先生。全文如下: 作為金融戰線的一員老兵,我有幸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地區性市場到全國性市場的全過程,領受了中國資本市場走過的所有艱辛,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切身的體會。盡管我國證券市場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但股市
一是,截至今年8月底上市公司達1380家,投資者開戶數突破7000萬,證券公司達130家,資本市場對外交流、合作、開放步伐日益加快,在其身上濃縮了國外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所經歷的波折。 二是,我國證券市場已經擁有相當一批發展前景良好、受投資者青睞的優秀企業。它們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提高盈利水平和競爭能力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十幾年間,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實踐中起到了先導和示范作用,成為股市的生命之源。 三是,一大批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公司、評估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市場中介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并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為我國資本市場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和組織基礎。 四是,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自身建設、功能和服務日臻完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在制度、規模、管理上基本上適應市場和投資者需求。 五是,經過努力,先后頒布實施了200多項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待目前的股市,我們就應該抱有這樣的胸襟。前主席周正慶評述小平南巡講話時指出:這些論斷,在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解除了認識上的禁錮,帶來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同樣,解除認識上的禁錮,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股市,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實辦法和措施,為證券市場發展贏得新機遇。如何贏得,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輿論上有待突破。當前,很多媒體,特別是一些主流媒體,一提到證券市場就唯恐天下不亂,對負面消息豪情萬丈,對鼓勵聲音則非常冷漠。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也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環境。對此,管理層不能抱著聽其自然、任其發展、無所作為的態度,要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因為,正確的輿論引導和正確的政策措施,能夠促使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反之,錯誤的輿論引導和不當的政策措施,必然阻礙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比如,周正慶任內曾兩次組織撰寫了《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第一次阻止了當時股市的過熱,在亞洲金融危機來臨之前,提前消除了股市泡沫,對全民進行了一場風險教育,從那以后,"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逐步深入人心;第二次肯定了股市的恢復性上漲,把握了時機,推動了股市的發展。縱觀世界各國,在必要時對證券市場進行輿論干預比比皆是,作為管理層要為證券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就要適時地進行輿論干預,為證券市場盡快走出低谷、走上正軌在輿論上保駕護航! 二是信心上有待突破。從某個角度講,信心是股市的晴雨表。香港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時, 特區當局便果斷成立調控基金入市進行干預,動用了1000億港幣穩定市場。美國"九.一一"事件后,美國政府采取多種手段對股票市場進行了宏觀調控,總統布什先后十次就股市發表演講,樹立投資者信心。在此,信心的樹立并不是一句空話、大話,而是政府在包括經濟的、法律的、政策的、輿論的多種手段的積極作為。就我國而言,股市長達三年多的低迷始于國有股減持,可是在減持問題上的“股權分置”成了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不知要進行到何時才是盡頭。尚福林主席曾說過“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每一次突破認識上的誤區,都會帶來證券市場新的發展機遇”。設身處地為投資者想想,退一步海闊天空。管理層若能發揮大智慧,卸下“保值增值”包袱,不要讓所謂“非流通股”將流通股或股市漚爛,還利于民或讓利于民,股市不就有救了,信心不就恢復了?一句話,信心的恢復有賴政府在實際行動上有所突破!如此,股市的信心才能真有突破。 三是體制上有待突破。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若背后沒有一個很好的體制做保障,即使制定的東西再好,也難以得到很好的落實、貫徹和實施。一直以來,證監會的建制都只能維持一個相對短暫的穩定,其人員的流動,包括高層的變動頻率遠遠高過其他職能部門。從歷史沿革看,1998年,國務院證券委與中國證監會合并組成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隨后,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中國證監會是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證監會職能明顯加強,集中統一的全國證券監管體制基本形成。盡管如此,但證監會與其它部委相比處境明顯弱勢。其一、證監會雖貴為正部級,但屬于事業單位,在中國的法律和權力地位上行政單位占有明顯的強勢。其二、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市場,也是一個矛盾和利益交錯紛繁的市場,證監會在履行職責同時,不得不面對諸如股權分置、減持等超越其權限的問題,始終處于管不好、不管不行的尷尬境地。從某些方面看,證監會事實上依然處于1992年10月成立的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簡稱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這個后者的腳色。有鑒于此,恢復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不失為化解股市危局在體制上突破的一個良策。 四是文化上有待突破。有人說,一個民族在躑躅不前、困頓無奈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地走到自己的文化中去追根溯源。周小川剛主政央行時曾說:一國金融體制的建立和運行方式,除了由其政治體制、法律制度等決定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文化傳統和文化特征的影響。最近,談利率和貸款風險時周小川又重提“文化”,拋出新概念“金融生態”。他說:金融生態就是指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包括法律、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企業改革的進展及銀企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就中國股市來說,在文化上可謂是滿目瘡痍、殘不忍睹。券商也好、上市公司也好,甚至部分官員也好,誠信并不能令人滿意。違規、挪用、失蹤、圈錢、黑幕、占用、侵吞等等,擠滿了整個股市的各個角落。目前,上市公司誠信建設,主要通過董事及獨立董事培訓、董事會秘書資格培訓以及不定期的專題培訓、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開展。然而,構建誠信體系非一日之功。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它孕育于企業文化、扎根于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誠信的基石和土壤。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上市公司只有擁有了健康成熟的企業文化,才能鑄造、搭建好誠信大廈。為此,應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改制、上市輔導、改制驗收的中心內容,制定企業文化考核模式和誠信評價體系,并將其置于保薦責任和義務之中。以抓上市公司文化建設為契機,實現中國股市在文化上質的突破。(阿蒙發自北京) (附:何加武曾任建設銀行總行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建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業務部經理、建設銀行總行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信達信托投資公司副總裁,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任總經理,率領宏源證券歷經從區域券商到全國券商、綜合券商、首家上市券商、增發夯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