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賣點未形成引力 中國企業為何絕跡日本股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02:02 中國經濟時報 | ||||||||||||
編輯按: 自從國家大力倡導、鼓勵實施“走出去”戰略后,最近幾年國內企業在世界各地的身影就更活躍了。無論是到境外上市還是到境外投資,無不引起世人關注。與此同時,為了分享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成果,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頻頻采取措施:一個個資本市場愉快地對中國企業打開歡迎之門,到中國來游說企業去上市的團體也一個接著一個。面對這一熱鬧場面
■本報記者 蘇培科 李慧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志強在日前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感慨:中國企業到日本并購上市和中日經濟貿易合作的規模相比,反差太大了。 的確如此。數據顯示,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15.7%,進口居第一位,出口居第三位。2004年上半年與中國的貿易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0.2%。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2003年,日本向大中國地區的出口額超過美國,中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2004年上半年,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額增長36%,進口額增長26%。 但是迄今為止,除了個別有中國背景(即投資者主要是中國人,業務部分或主要部分在中國)的企業,曾在日本上市外,中國本土企業在日本東京市場上市的情況尚無先例。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給海外各大證券交易所提供了充分的活動余地,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之一。剛剛走出低迷的日本也認為這是個機遇,東京證券交易所、野村證券、德勤會計事務所等機構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共同等舉辦的《中國企業在日本上市及投資實務研討會》上,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說客”們,使出全身解數吸引中國企業到日本股市去。 日本市場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美、日、港三地股市誰更優? 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大家看來融資和回報是關鍵。 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有1582家企業,平均市盈率為18倍;而二部有559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7倍。對于這樣一個世界平均化的市盈率水平,中國企業為何要選擇去日本上市?與美國和香港相比,日本“東證所”的優勢何在?也就是說,日本“東證所”的最大賣點究竟在何處?中國企業為何不去美國、新加坡、香港上市非要到日本上市呢? 面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疑問,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長友英姿說:“中國企業在日本上市不能只是為了籌集資金,更重要是通過上市的努力,企業的治理模式會發生重大變化,在日本成功上市,就意味著這個企業進入了國際一流,日本消費者就易于接受這個企業及其產品。” 在境外上市就意味著這個企業進入了國際一流、被全世界的消費者和投資者接受該企業及其產品。當然,在美國、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似乎都能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對于相對封閉和挑剔的日本市場而言,在沒有市盈率競爭優勢的情況下,日本究竟還有什么吸引力?在日本Mothers?新型市場或者創業板?上市的成本與在美國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成本相比,哪個更低? 野村證券的柴田拓美認為,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在出現一些聯合中介機構造假事件之后,目前,會計師費用等上市費用在明顯增加,甚至較高。香港不是主要面向機構投資人,大部分還是面向零散投資人。一般來說上市準備成本低于美國成本。日本比較接近香港的情況。只不過在日本多一個把要披露的信息翻譯成日文的成本。 柴田拓美說,在對各個市場之間比較時,上市公司需要考慮的除了成本要素以外還需要考慮市場結構,要上市的對象是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人?如果是發行人希望面向機構投資人的時候,納斯達克可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發行場所。如果發行人希望面向廣泛的個人投資人和零散的投資人時,可能香港和日本比較好。 大陸企業尚未在“東交所”露面 目前中國企業在美國、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數量不斷增大,據香港聯交所統計,截至2003年10月底,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包括H股、紅籌股等共247家,其中主板189家,創業板58家,總市值約為14398億港元,占香港股市總市值的28%。在香港上市的前10大市值企業中,有4家是內地企業。 但是與香港股市不同,中國企業對日本股市相當冷淡。近幾年來,中國公司通過不上市的方式在日銷售股票融資案例日益增多。據不完全估算,自1999年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聯通、中國銀行?香港?、中國鋁業、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聯華超市等大約30家中國企業來日本募集資金,在日籌資總計超過900億日元?約合8.3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在雄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里,除了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香港公司新華財經在創業板市場掛牌上市外,尚無一家中國大陸本土的企業在這里上市。而目前在美國上市的至少有十幾家中國本土企業。對于香港新華財經公司在日本上市的行為,國內和日本的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為了體現東京證券交易所方面希望有所突破的戰略意圖。 中國企業為何絕跡日本股市? 對于日本這樣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中國企業為何拒絕它? 記得曾經有志于成為第一個在“東證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天津夏利卻在上市前夜放棄。此后,2003年初,東京證券交易所與中國有關機構合作,在上海舉辦了大規模的“中國企業上市說明會”。雖然有300多中國企業界人士出席并對在日本上市表現出相當的關注,然而快兩年了,還沒有聽說哪家本土的中國企業已經運作去日本上市。 分析家們認為,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股市崩潰后,日本股市死氣沉沉,外國上市企業從1991年的127家銳減到如今的30家,不及以前的1/3,外國股票的交易量則只相當于當年的1%。股市空洞化困擾著日本證券市場。在極力設法挽留已上市的歐美企業的同時,東證所將目光投向了方興未艾的中國企業。早在1996年底,當時日本的金融監管當局大藏省就與中國證監會就雙方金融合作交換了有關文件。翌年的1997年初,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藏省又先后與中國證監會就中國企業在日本上市融資事宜簽署了意向書和備忘錄,為中國企業在日本上市融資鋪平了道路。 但是迄今為止,日本的宏圖大業仍然沒有實現。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陳小洪從純資本市場的角度分析:中國一些企業在這方面的實踐和成功經驗較少,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從日本方面看,過去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過去的十年中,日本經濟一直有些低迷,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大家肯定不愿意去。東京股市長期低迷,再加上制度和觀念不夠開放,對中國企業的理解不夠等等,造成了目前沒有中國企業在日本上市的局面。從中國企業方面來講,也需要進一步認識日本資本市場的優勢,選擇合適的策略開發日本資本市場。此外,部分中國企業的實力不夠也是未能在日本上市的一個原因。 國內還有專家和企業人士認為,形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后的維持費用較高,退市風險較大,這成為它們在東證所門口徘徊的直接原因。按照東證所的規定,企業每年應為翻譯有價證券報告書、各種財務報表等上市文件付出上千萬日元。與日本市場相比,香港市場對于中國企業更有魅力。在香港上市不僅維持費用較低,上市審查比較快捷,而且香港市場作為中國企業上市融資的窗口地位已經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在香港上市的影響力廣泛,融資金額大,效益高,退市風險小。而且,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穩定,兌換更方便。相比之下,日元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化幅度大,中國企業在“東證所”上市籌資時還要承受額外的匯率風險。 中國與日本在制度方面的差異也會對此產生影響。比如說會計制度,日本自成體系,而中國企業會計制度基本仿照國際模式。陳小洪說,“假設中國企業到日本上市,在這方面就會很麻煩。這意味著成本高,容易出漏子,制度風險比較大。” “六大賣點”能否吸引中國企業?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長友英姿說,隨著中國GDP的增長,中國的企業一定會不斷上市,將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現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正在著手體制改革,2005年2月份準備將“東證所”的外國部和一部二部進行合并,以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到日本上市。 長友英姿認為日本股市比其他市場還有六點優勢,第一、在日本上市可以從日本的資本市場籌措更多的資金。第二、如果中國的企業要在日本開展業務的話,必須在日本擴大知名度,利用日本的資本市場就是最好的途徑。第三、通過上市可以獲得國際優良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的社會地位。第四、在同一時間內證券交易所可以給企業帶來投資的便利性。第五、可以利用日本最尖端的市場基礎設施。第六、可以在中國同時建立比較好的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環境。 至于12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日本上市的公司中,每10家就有1家在財務報表中欺騙投資人的情況,有消息報道說,日本金融廳正考慮仿效美國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制定新的公司治理規則。新規則將迫使上市公司明確說明它們是怎樣防范違規行為的。 對于這樣的市場情形和正在調整的日本市場,中國企業赴日上市究竟興趣幾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