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財富的責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3:28 證券時報 | ||||||||
德隆系、托普系、鴻儀系……,即將過去的2004年,一批昔日在證券市場翻云覆雨的機構終于灰飛湮滅;同時像*ST達曼、宏智科技等一批資本玩偶也隨著背后資本玩家倉惶出逃而棄之如敝履;而江蘇瓊花(資訊 行情 論壇)、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和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等蔑視投資者公司亦付出相應代價。 在穿越迷霧、廓清真相之后,最終的結論可能只有兩個字:貪婪!在利益的驅動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追溯德隆系、托普系、鴻儀系等資本機構以及*ST達曼、宏智科技等資本玩偶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利用市場經濟轉型期間的制度和法律的不足,一批資本玩家借助證券市場開始了瘋狂的金錢游戲。盡管每一個案背后都是利益驅動下一場復雜的違規(guī)違法的過程,但一個共同點是,這些瘋狂的金錢游戲一開始就是對證券市場規(guī)則的背叛和踐踏。 德隆系、托普系、鴻儀系瓦解后,這些資本系旗下的上市公司紛紛暴露出大批違規(guī)擔保和資金占用,當然這些違規(guī)擔保和資金占用基本上都沒有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義務,而這些擔保和資金占用無一例外是向實際控制人輸送利益。而*ST達曼更是一開始就成為其實際控制人造假、騙貸、洗錢和偷逃資金的工具,宏智科技也淪為其實際控制人偷逃資金工具之一。江蘇瓊花、大冶特鋼和伊利股份同樣存在不同程度信息披露違規(guī)的事實。 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與監(jiān)管是證券市場基礎,因為證券市場的建立是為了合理配置資源,而價格是完成資源配置重要的工具,證券的供給與需求是影響價格主要因素,投資者的行為和資金又決定著需求,而最終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就是信息。 信息披露制度歷史本身就是建立在巨大災難之上,南海事件導致《1720年肥皂泡沫法案》、美國1929年股災導致《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出臺。 在積極追究德隆系、托普系、鴻儀系等這些機構背后始作傭者的同時,更大的意義在于如何在吸取教訓的基礎上,修補現(xiàn)有監(jiān)管制度,監(jiān)管才能造就有責任的財富。 (李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