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記錄:2004年資本市場十大爭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5:3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一、人民幣升值之爭

  爭論的焦點問題:人民幣價值有沒有低估?中國需要怎樣的匯率制度?

  過程回放

  9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認為,目前全球經濟較前幾年穩定得多,原因之一就是靈活的匯率制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9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10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減少匯率波動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10月12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社會上出現的人民幣匯率即將調整升值的傳言缺乏根據,是對中國現行匯率政策的誤解。

  點評:眾所周知,中國要想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必然要開放金融領域,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國內外的力量都想借此施加影響,既希望能夠從中國金融開放中汲取利益,也為了避免這個巨人的崛起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當局無法忽視的因素,因為中國金融開放的路徑選擇與它們的利益休戚相關。所以,對于中國的決策者來說,做好準備,隨時應付外界的各種指手畫腳顯得相當重要。事實上,中國和世界必須要面對的真正問題不是人民幣應當重估與否,而是這個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究竟應當采取什么樣的匯率制度。

  二、郎顧之爭

  焦點問題:1、國企改制應該不應該?2、國企改制國資是否流失?流失的評價標準是什么?3、國企改制的操作透明性、程序的合法性;4、國企領導產權激勵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其本質還是國企改制過程中公平與效益問題。

  過程回放

  8月9日,有郎監管之稱的香港知名學者郎咸平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時對格林柯爾董事局主席顧雛軍提出質疑,指責顧雛軍炮制民企神話。一周之后,格林柯爾和顧雛軍通過香港某律師行向郎咸平發函,要求郎咸平向他們作出道歉,并稱保留法律上的進一步行動。8月17日,顧雛軍以個人名義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遞交訴狀,狀告郎咸平誹謗。至此,郎顧之爭演變成郎顧之訟。就此,一場關于國企產權改革路徑選擇的大討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此次大討論明顯分成了挺郎與倒郎兩大陣營。此場大爭論還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注。有關領導先后強調,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要確保國有資產流動而不流失。至此,這場大討論告一段落。

  點評:客觀地說,郎咸平對明星企業的炮轟,有些用詞的確是情緒化了,其實他提出的一些觀點,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所幸的是,郎顧之爭很快就轉入健康的學術討論軌道,不但激活了我國經濟界人士的思想,為中國的國企走向把脈指航,而且國資流失問題還得到了中央及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并采取相應的監管整頓措施。從這樣的結果來看,郎顧之爭爭得很得體。

  三、估值標準之爭

  爭論的焦點問題:滬深A股的估值標準究竟是什么?與國際接軌就是市盈率的接軌嗎?我們股市要不要本土的定價權?

  過程回放

  今年9月底,交通銀行召開匯豐入股后的第一次股東大會,會上初步確定了交行將在香港和內地A股市場同時上市的計劃。交行的A+H上市計劃一出爐,不僅滬深兩市的銀行股重挫,而且成為了股市估值標準爭論的導火線。10月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劉煜輝在上海證券報頭版撰文A股估值標準的迷失,成為本次論爭的導火索,各大財經媒體相繼展開關于估值標準的討論。12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周正慶針對A股的估值問題闡述了三個觀點:一是國際上并不存在統一的估值標準,更沒有所謂正確的標準。二是在同各國和各地區的股市估價作比較時,不能把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同成份指數相比較,混淆或偷換概念。三是充分考慮中國資本市場的特點,即流通股只占三分之一。

  點評:A股估值標準的爭論,實際上是證券市場國際化趨勢與中國股市特殊情況激烈碰撞的一個縮影。如果估值標準盲目地實行單向與國際接軌,對于中國股市來說,不僅意味著自我的迷失,而且還意味著公平和穩定的犧牲,意味著這一代投資者將無可避免地成為接軌的埋單人。這是投資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周正慶的看法,說出了一代投資者共同的心聲。對于A股估值標準的爭論,一般投資者還是要有自己清醒的判斷。

  四、海外上市之爭

  焦點問題:優質國企該不該到海外上市?

  過程回放

  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首創置業、中芯國際等重量級國有企業相繼在境外上市,終于引發了優質國企該不該到海外上市?的爭論。今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嘯東以切膚之痛來形容一大批優質國企上市資源逐漸流失海外市場的感覺。事實上,劉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認同。

  但原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則有不同意見。李劍閣認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化困境并不能靠幾個大企業在國內上市就能解決。事實證明,境外上市的企業,其管理水平比國內上市的企業要高出很多。

  與李劍閣意見相同的還有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趙曉。他說,面對著充滿信任危機的國內資本市場,優質企業會考慮進入的風險。其次,國內A股市場還未對海外資本完全開放,仍屬于封閉式市場,容量不夠大、水不夠深,無法容下這么多國企,好比小河難以支撐航母運行,這也是不少大型國企轉投海外市場懷抱的原因之一。

  10月,徐剛撰文指出,優質企業海外上市危及本土市場定價權,所以應停止企業海外上市。

  點評:我們的證券市場需不需要優質的國企,這似乎不是一個問題,但以我們股市目前的魅力能否留住這些優質的國企,卻是個大問題。從邏輯上說,我們的股市要進一步規范發展,離不開優質國企的加入,但優質國企留在國內股市的前提是我們的股市要比較規范,所以,能否留住優質國企,就象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難有結論。

  五、經濟過熱之爭

  爭論的焦點問題:

  能否及如何認定當前是否存在經濟過熱?究竟是局部過熱還是全面過熱?經濟過熱的成因及癥結何在?能否找到有效的手段用以消除經濟過熱?

  過程回放

  樊剛先后數次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過熱苗頭。更多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好不容易開始新一輪的增長,根本談不上經濟過熱。然而,宏觀數據仍然發出了警示。5月下旬,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表示,投資的過度歸根到底是因為資本的成本過低,央行應該提高利率。10月28日,央行突然在下午六點過后宣布加息。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到此暫告一段落。

  點評:延續一年多的關于經濟過熱的討論,最終影響了經濟政策和經濟走勢,可以說,這樣的討論關乎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因此,無論是政府決策部門還是學術界,都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嚴謹的態度。

  六、房產泡沫之爭

  焦點問題:靠社會預期定房價合理嗎?局部過熱等不等于泡沫?

  過程回放

  今年7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發表文章說,房地產業正挾持著整個中國經濟。如果讓國內房地產的泡沫任意吹大,破滅將不可避免。9月底,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提出中國地產泡沫即將破裂,他的言論為房產泡沫之爭推波助瀾。一個月后,建設部出臺了《怎樣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報告,由著名經濟學家陳淮牽頭提出不能輕言房地產泡沫要破滅。

  點評:眾所周知,所謂價格泡沫,指的是由于市場投機行為引起的資產價格脫離其基礎價值的上漲。然而,國內除了個別城市存在顯著的市場投機因素之外,絕大多數地區房價的上漲主要是由于真實居住需求、合理限度的投資需求與住宅供應之間的失衡造成的。這種情況看來只能以結構性過熱來形容。其實,房地產存在泡沫與否,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廣大購房者。

  七、MBO之爭

  焦點問題:MBO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嗎?MBO到底適不適合中國?

  過程回放

  郎咸平提出MBO不適合中國。這一觀點得到了經濟學家韓強、左大培、楊帆等人的支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卻認為,一個企業的效率只能通過市場競爭來檢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張文魁也認為,MBO爭論不能否定和改變國家產權改革的大方向。只要政策得當,國資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止的。國資委在關鍵時刻也站出來表態,對大型企業搞MBO明確表示反對。

  點評:我們一直以來都說改革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從MBO爭論的結果來看,天平似乎朝著公平的方向傾斜。其實,如果有完善的法律法規,MBO的操作過程又比較規范的話,我們也大可不必把MBO一棍打死。

  八、強制分紅之爭

  焦點問題:現金分紅要不要強制?強制分紅對中小股東有多大意義?

  過程回放

  9月初,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應邀在國資委所作的報告里就明確指出,要強制上市公司分紅,對于不分紅的公司要限制其再融資。皮海洲等人則說,強制分紅很難說是股市的利好,它的真正受益者是以大股東為代表的非流通股股東,而流通股股東除了名義上受益外,實際上并無任何收益可言,甚至還會因此而出現更多的虧損。12月初,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其中除了實施期待已久的分類表決措施,強制分紅措施也隨之出臺。

  點評:上市公司選擇怎樣的股利政策很難一刀切,就以現金分紅來說,佛山照明(資訊 行情 論壇)的做法頗受贊譽,而用友現象則飽受各方詬病。因此,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說得好:判別上市公司所實施的股利政策的優劣,關鍵在于它能否為上市公司帶來持續增長。其實還可以加上一條,那就是,中小股東滿意與否也應該成為這一政策的衡量指標。

  九、 C股市場之爭

  焦點問題:《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是不是全流通的前奏?非流通股依法轉讓對A股有無沖擊?

  過程回放

  12月16日,上證所、深交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聯合頒布了《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20日,深交所發布澄清公告。21日,上證所、深交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有關負責人稱,非流通股依法轉讓不是變相流通。22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積極穩妥推進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與此同時,眾多輿論認為,即將于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將會嚴重傷害A股市場和流通股股東利益。

  點評:有人以杯弓蛇影來形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給投資者帶來的心理壓力,真是貼切。不過,也很難怪投資者愛聯想,畢竟,在這個市場上要長久地活下去,必須對未來有明確的預期。當預期改變或預期不明朗的時候,投資者最聰明也最無奈的選擇就是先離場再說。

  十、治病還是救命之爭

  焦點問題:面對存在問題的中國資本市場是先治病還是先救人?如何處理證券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

  過程回放

  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跌破1300點之前,證監會有關人士在深交所召集券商座談會,征求券商的意見,話題就是救命還是治病。有關人士在會上的表態被以訛傳訛、傳成政府不再救市引起恐慌。

  之后,吳敬璉、吳曉求、徐宏源等人紛紛建言。吳敬璉的觀點是對股市重新定位;而吳曉求認為,當前的市場應該是穩定為先,徐宏源建議政策應該有所傾斜。

  在先治病還是先救命的爭論聲中,9.14行情來去匆匆。

  點評:如果問三歲小孩,一個人將病危了,是先治病還是先救命,三歲小孩恐怕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這樣的問題之所以還能引起爭論,大概是一些人墨水喝多了連常識都忘了。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acronym id="i6imm"></acronym>
<small id="i6imm"></small>
  • <small id="i6imm"><center id="i6imm"></center></small>
    <cite id="i6imm"></cite>
  • <cite id="i6imm"></cit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