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2004民企大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5:3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2004注定將以一種深刻、嚴酷、充滿反思甚至有些扭曲的姿態刻入民企老總的心里:百味雜陳又百感交集。但是必須要看到這一年的風云際遇正在成為民企下一個十年的試金石,登堂入室的也許可以成就中國的卡耐基,不得其門的只有折戟沉沙。 2004年即將曲終人散,但是就在這一年里,鐵本祭旗,德隆崩塌,托普遁逃,派系分崩離析;就在這一年里,不少民企挾裹地方政府進軍重化工業,遭遇宏觀調控壁壘,資金鏈
反思的一年 無疑反思構成民企2004年的一個重要主題,德隆崩塌,宏觀調控,創維事件,每一件事都值得民企對自身的經營和宏觀環境作出深刻的總結。 萬通集團馮侖說:宏觀調控以來民企發生了這么多問題,民企總是在強調客觀條件變化,可是沒有深入地想一想,有哪些是自身不夠規范的地方?有哪些是該適應新條件的?十年作為一個周期,民企已經高速發展了十年,一塊牌子一幫哥們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表示:華立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戴紅帽子,做MBO,都嘗試了,現在我們對現有產業布局進行調整,希望把基礎做得更實更好。 作為社會矛盾的一個焦點,反思不只是民企的反思,還有方方面面的總結。 民企2004年的很多行為已經引起注意,在宏觀調控不久,就有很多民企的怨聲載道登在報紙上;接著又有報道說,中國民企資金鏈緊縮可能導致企業倒閉,并牽連銀行改革,造成金融危機。這次緊縮顯然不可能造成這種危機性后果。可以說民企對傳媒行業的控制已經有一定的火候了,民企對中央政策的博弈也有一定能力了,民企除了自身經營的反思,看來在社會形象、在與中央保持一致上還要走很長的路。國發中心企業所一位研究員說。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則認為,民企要摒棄那種重經驗輕市場、重利益輕法律的做法,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培養更多的社會責任意識,從國家角度來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 我覺得做企業做大了不能貪。我一直不想碰資本市場,就是覺得那里有些東西不實在,一旦養成貪、賭的習慣就沒法掌控企業了。我寧可要穩定的10%的回報。上海建橋集團董事長周興增說。 MBO之惑 除了德隆事件、宏觀調控,下半年又一場被稱為郎顧之爭的新論戰向中國民企襲來。一時間民企成為過街老鼠。 郎顧之爭的主角之一郎咸平教授表示:不要對民營企業抱有幻想,民營企業也沒有那么神奇。對國有企業來說,應該做的,是政府退出市場,而不是企業退出市場。國企留在市場,國有股留在市場,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市場。民企的繁榮發達與中國法律缺失有直接關系。 MBO中的國資流失跟我們有什么關系?!MBO是國企里的高管在買國有股份,里面有再大的貓膩都是高管和國資管理層的問題,跟我們有什么關系?說民企收購國企造成國資流失還能說得通,現在MBO中民企不構成一個主體。MBO出問題是國資管理部門沒有把好門,讓高管自賣自買,造就新的貪婪,和十年前民企的模式根本不一樣。說實話我們真想有這么好的資源做行業整合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企老總表示。 同濟大學經濟與金融系一位副教授認為:能夠參與國企改革就是幾種力量:現存的民企具備一定經濟實力,可以收購部分國資;具備強大經濟杠桿的外資勢力;可以操縱企業估值和管理的管理層。現在來看,說民企都是MBO做起來的肯定是‘一槁打翻一船人’,企業收購里存在的問題只怕更大,特別是對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現在一些國企并購里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主管地方政府不但要政績還要利益。但是這個問題的提出更值得深思:‘誰還能參與國企改革呢?’ 困局中的機會 準確地說,2004年的民企并非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2004年是我經商以來賺錢最多的一年。上海、攀枝花、河南的地產項目都進入回收期,資金回收非常好。建橋集團又在溫州樂清拿一塊地,花了6、7個億,另外在山東淄博有新項目投資,在山西有3個億的焦炭項目,我們的投資步調一直沒有受宏觀調控影響,盈利能力很好。只要把握得好,民企還是有很多機會的。上海建橋集團董事長周興增表示。 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認為,2004年民企遭遇很多事情,包括宏觀調控在內,對民營企業確立新的發展方向有關鍵影響。毋庸諱言,2004年有相當一部分民企受到沖擊,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對于民企而言,這恰恰是一次洗禮,只要樹立正確的認識,宏觀調控就是一次機遇,可以促使民企邁上新臺階。 程路表示,民營經濟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家在發展民營經濟的問題上政策沒有改變。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重要關口,對民營經濟亦如此。今年對民營企業來說是多事之秋,對民企的議論也很多,但是所有這些議論恰恰表明,民營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國民營企業有360多萬家,就業人數超過1.3億,民營企業對全國GDP的貢獻率達到65%,稅收貢獻率也超過50%。 經濟學家陳東琪表示,宏觀調控是調節速度平衡的手段,就像走在快車道上的車為了保證速度有時需要剎車一樣,所以民營企業不必太關注宏觀調控何時結束,而宏觀調控下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恰恰為民企發展提供了一個良機。 南京大學張二震教授認為,2004年民企遭遇了一些風波,但是從長遠來看,民企也凸現了相當的機會。張教授表示,未來20至50年,國際產業和資本正在向中國轉移,中國將成為新的世界制造業中心,是民企發展最重要的機遇,民企戰略定位和做大做強,都應從這個角度謀劃。(記者李小寧) 2004年十大被忽略的民企老總 多少名滿江湖的民企已經倒下,多少試圖做中國××大王的民企已經黯然神傷。在潛龍于淵的資本江湖卻有相當多的民企,于無聲處聽驚雷,而這些民企老總論實力,絕對可以入選中國大陸富豪榜,但是每每榜中無名。 在此,我們試圖整理出十大不被關注的民企老總。雖然這種嘗試一定是掛一漏萬,而且更多的大鱷并沒有任何信息公諸于世,但是這種嘗試也可以算作對這個喧囂的2004年的紀念和收尾。 王振滔:奧康集團董事長 2004年,王振滔聯合溫州九家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成立的全國首家無區域民營財團--中瑞財團開張營運,推進了溫州模式的演進。進一步斥資10億元打造占地2600畝的中國西部鞋都、聯姻世界鞋都第一品牌GEOX的壯舉,讓中國鞋業界為之震撼。奇怪的是,即使如此,這個溫州人仍然保持了相當的低調。 2004年民企資金鏈集體告急。但是這個時候一個民企老總卻急流勇進,巨資參股的盈達擔保公司為民企融資數億。但是更值得人們記憶的是,在南華銀行2億元總股本中,李興浩的志高空調占有至少25%股份。在現有的商業銀行中,這是一個相當搶眼的比例。 陳錦洪:原佛山市興業電梯冷氣公司總經理 陳錦洪是一個與地方政府用法律手段斗爭8年,剛剛看到曙光的前民企老總。1986年,陳錦洪出資20萬元開辦了興業裝飾公司,掛靠在佛山市財貿辦公室名下,并定期支付掛靠費。在興業辦得紅紅火火的時候,佛山市經委決定免除陳錦洪興業集團公司職務。此案延續8年。2004年,最高法院下令重審該案,省高院隨即受理了其申述。 李志達:北京匯中天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志達1989年在深圳創辦麗斯達日化有限公司。從1997年開始,麗斯達公司推出小護士的品牌。11月16日,已陷入困境兩個月的廣東健力寶被來自北京的兩家公司收購,其中最大股東是北京匯中天恒投資有限公司,而其董事長李志達即是化妝知名品牌小護士的原董事長。但是想不到的是僅僅一個月過去,三水政府就強行收回了健力寶的產權,而李志達的1億元也在與張海的交涉中可能打水漂。 1996年高云峰創辦大族激光。在不到8年的時間,公司從一家小型民企,成長為注冊資本達到8000萬元的股份公司。 今年6月25日,大族激光成為中小企業板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當天,大族激光實現了超300倍的漲幅,以40元天價開盤,高云峰的身家隨即上漲到17億元。 盧偉光: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4年,開設安信第一個專賣店,創立安信品牌。溫州人盧偉光是第一個買下巴西原始森林的中國人。 10年前還是溫州一家地板商店的小老板,如今一口氣買下了亞馬遜河旁1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安信公司在巴西不僅是外國進口商,而且成為巴西當地的木材供應商。 盧楚奇:萬和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7年始,10年間,萬和從一個為家電企業做配件的小廠起步,發展成為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家電集團公司。這并不十分出色,但是他創造性地推出了核心控股+外部參股的萬和股份化新模式。這種模式既保證了家族核心成員的絕對控股權,又實現了股權的多元化。萬和模式對家族企業在安全與發展的對立中如何尋找平衡點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 李林楷是ML復合新材料配方的第一發明人。他領頭提出了要求立法保護私人合法財產的建議,震動了全國。而這一建議在2004年被寫入憲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是國家根本大法第一次確認私有財產權的合法地位。 陳小軍:臺州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兼行長 1988年6月6日,他建立起了銀座金融服務社;1995年,銀座金融服務社從大錢莊的性質轉變成真正的銀行;2002年3月,臺州市商業銀行成立,陳小軍出任董事長兼行長。臺州市商業銀行注冊資本3億元,政府股權僅為5%,這在全國只是一家。 李書福:吉利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白手起家,創辦吉利集團。吉利集團是中國第一家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此外,吉利還投資8億多元,創建了全國最大的民辦大學--北京吉利大學。 在當今中國商界,李書福無疑是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其固執聞名全國。 2004民企事件反思錄 鐵本與建龍 鐵本祭旗,建龍肢解,這是兩家膽敢突破政策禁區、違規操作的鋼鐵公司的下場。鐵本的結局在上半年印證了中央宏觀調控的決心,而建龍年底可能被杭鋼兼并重組的結局則說明了中央對某些民企大鱷的警惕:不能由民企對利潤的貪婪損害國家行業的前景。 其實鐵本和建龍的最終結局還有更深的解讀。首先這說明近十年來民營企業一貫的先上車--把國家不允許不審批的項目做大,后買票--做大規模,形成影響,擴大就業,然后逼迫政府部門審批--的一貫做法失靈了,國家正在嚴格行業控制和審批。其次通過權錢交易廉價批租土地不行了。鐵本與建龍都涉及了對土地的踐踏,而土地已經成為本屆政府穩定經濟發展的基石之一。 郎顧之爭 2004年郎顧之爭從表面看只是官司糾紛與媒體波瀾,但是這場爭論對民企卻影響深遠。國資委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96號文和三號令不能說與郎咸平的炮轟無關。而且郎顧之爭是從根本上質疑了民企:原罪問題是置疑民企第一桶金從哪里來,是說出身;國企改制黑洞是質疑民企現在發家、發展的鬼蜮伎倆,是置疑現狀;MBO則質疑民企的明天是否建立在進一步的對國資的侵蝕上。 郎顧之爭是2004年對民企的輿論環境轉折的關鍵,經歷了2004年的嚴酷,民企該想想2005年和以后的發展路徑了。 盛大上市 盛大流血上市,到最后成為中國概念的王者,一來一去,陳天橋身價暴漲,年終坐到富豪榜第二把交椅。其實這兩年的中國概念都是民營企業,盛大、靈通、51job,雖然中間有過因大型國企出海造成的短暫停滯,但是這樁讓美國人民感受中國科技企業朦朧美、中外投行賺大錢的好事還是時時翻新。現在除了美國NASDAQ和中國香港,新加坡也正在成為中國科技民企的一個選擇。 其實沒有別的,中國概念要套現,上市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前仆后繼圈外國人的錢也無可厚非。只是2005年那么多大型國企等著出海,中國概念也該歇歇了。 創維事件 創維事件本身并不大,否則黃宏生也不會被保釋。但是參照陳久霖在新加坡被調查,這給所有已經上市的民企和即將上市的民企老總提了個醒:只要你是上市公司,你必須對公眾負責! 面對民企日趨嚴格的生存環境,民企老總渴望出海上市,至少希望能在海外有一個窗口,融資和轉移資產也相對方便。于是,等著海外上市的民企還在排隊,同樣等著出事的民企也在排長隊。 劉永行停建電解鋁項目 雖然鐵本事件比較慘烈,但是真正在圈子里引起震蕩的卻是劉永行停建電解鋁項目。本來鐵本就是業內的小兵,與苦心孤詣磨劍五年的劉永行不具備可比性。而且劉永行的電解鋁項目目標直指中國鋁業。劉永行電解鋁項目的停建體現了中央對關鍵行業加強控制力的決心。 只是劉永行經歷電解鋁項目的壯士斷腕,經年翻不過身,在業內也小心低調。這引發了民企的一個深刻反思:民企在重化工業不能投資了,那該怎么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