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審委改選依然云山霧罩 名單公示有多大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16:09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在委員產生程序、候選人推薦標準以及候選人基本資料保密的情況下,發審委委員候選人名單公示能有多大意義令人懷疑 本刊記者 李德林/文 對于證監會來說,公示發審委委員候選人名單與其說是一次改革,不如說是一次無奈
12月13日,證監會發行監管處不再受理第7屆發審委候選人的情況反映熱線電話。“要反映情況就打主席熱線。”對于《證券市場周刊》的詢問,證監會發行處有關人士這樣回答。 候選人到底怎么產生?“標準是證監會制定的,你們問證監會吧。”很多推薦單位將問題拋給證監會。證監會發行監管處的回答很簡單:“這個保密。” 在證監會為程序保密的背后,一些候選人的推選卻有失嚴格。 北京律協:誰報名就推薦誰 11月5日,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接到北京市律師協會《關于推薦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函》(以下簡稱《推薦函》),里面有候選人推薦的條件。 “我們根據被推薦人選條件,填了推薦表后就交給北京市律師協會。” 11月10日,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胡英之在將《發審委委員候選人推薦表》提交到北京市律師協會業務部。“其實程序很簡單。”胡英之說按照要求,誰更合乎條件就推薦誰。律師候選人的條件有:近兩年所在律師事務所證券業務收入不低于300萬元;擔任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4年以上,并且具有證券從業經歷4年以上;本人簽字或負責的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律師業務不少于20家。 證監會給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總的候選人12名,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將12個候選人名額分別分配到廣東2名、上海3名、浙江2名、新疆1名、北京4名。可是11月10日北京律協上報的候選人遠遠超過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給北京的4個名額。 北京市律師協會一共收到了14份推薦表。“11月5日,我們將全國律協的函掛在我們的內部網上,沒有想到有這么多人報名。” 11月12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收到了各地的推薦表,讓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意外的是,北京市律師協會將14個報名人的推薦表全部上報到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而廣東只上報了1份推薦表。 “他們根本就沒有選,14個人怎么可能全部符合條件呢?”一些律師認為。 可是北京市律師協會推薦的14個人就原原本本地上報到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而全國律師協會又將北京的14份推薦表直接上報到證監會。 “11月22日,證監會將全國律協的推薦表給打回來了,要他們重新選。”知情人士透露,11月23日,北京市律師協會通知了14名候選人的律師事務所,要求每個所詳細上報最近兩年證券業務收入以及詳細的業務名單。 “后來根據業務量排名取前面的。”知情人士覺得問題就出在排名,“每家的業務到底有多少,沒有透明公開過,到底排名是不是真的,誰也說不清。”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透露,北京后來選出的是5名,其中一名還是占用廣東的名額。“雖然現在是名單公開,可是那里面的貓膩還是有的。” 律協為什么把14人全部上報?推薦候選人的標準又是什么?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說法更干脆:“我們只是接到證監會的函,具體的選擇你問證監會,是他們在制定標準。” 廣東律協: 10萬元沒有吸引力 在外人眼里,發審委委員是個肥缺,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候選人卻沒那么炙手可熱。 北京市律師協會把14名報名的人全部上報,原因是“沒想到有這么多人報名”。其實14選4的淘汰比例,在外人眼里并不算高。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為資本市場把關的發審委委員怎么也要“百里挑一”。 然而,還有更令人意外的,廣東律協居然沒有用完推薦名額。 “廣東搞了三次了,前兩次是我負責這個業務的,根本就沒有人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廣東律師協會的周耀英說:“今年廣東有一個已經很不錯了。” 11月9日才將《推薦函》掛到網上的廣東律師協會,留給廣州、深圳等地省直律師事務所的時間只有一天,律師事務所必須在11月10前將《推薦函》報到律師協會業務部。“前兩次,證監會也讓我們推薦,我們給律師事務所轉發《推薦函》,可是沒有人對這個感興趣,兩次都是零蛋,這一次有一個已經很不錯了,破紀錄了。”周耀英甚至對廣東有一個候選人感到有點意外。 “《推薦函》不是說了嗎,任職期間由于會多,基本不能從事律師業務。”周耀英透露,證監會會給律師發審委員一定的補助,也就是10萬左右:“10萬塊,可能辦兩個案子就差不多了,達到證監會要求的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業務本來就比較多,加上廣東的律師業務主要在廣東,當發審委員要經常去北京,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誘惑。” 其他單位:無可奉告 除了律協,其他推薦單位對于發審委候選人產生的過程卻諱莫如深。 “會計師協會推薦會計師與律師差不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行業標準部推薦了第6屆的發審委員候選人,第7屆的只有辦公室才知道。而參加第6屆發審委成立大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董新鋼將問題推到辦公室:“你要采訪,先找辦公室的蔡小峰聯系,我忙得很。” “協會當時給我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只要你們信得過我,我就試一試吧,然后他們直接把推薦表給我傳過來了。”一位證券機構的候選人覺得好像證券業協會沒有說什么條件,推薦表也沒有通過單位,直接到自己手上,自己很快就將推薦表傳給證券業協會了。證券機構的候選人到底要什么標準,他也不清楚。 “標準是證監會制定的,你們問證監會。”證券業協會同樣不愿意透露此次證券機構候選人的任何細節。 作為民間機構,清華大學的候選人頗引人關注。在投資者眼里,清華大學應該代表廣大投資者,應該更親民。然而,對于發審委委員候選人的產生,清華大學依然難開金口。清華大學校辦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學校推薦的標準是證監會制定的,這是保密的,我們不能給你說,你要問就問證監會去。”“為什么只有清華大學推薦候選人,沒有別的大學推薦呢?”針對記者的疑問,清華大學校辦依然是那句話:“你去問證監會吧。” 交易所負責推薦4名候選人,交易所的要求就更簡單:“交易所就是推薦相關部門的副總監以上的人就可以,對于交易所來說,當然是上市部,別的沒有什么更多的要求。” “我們都是按照程序來辦的。”證監會發行監管處的官員拒絕透露第7屆發審委委員的改選程序以及不同領域的具體標準。既然候選人的名單都公開,為什么程序不能公開呢?這些候選人到底怎樣才能成為第7屆的委員呢?證監會發行監管處的官員回答的很直接:“這個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