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毒瘤不除 股市難脫熊市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01:0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蘇培科 股權分置是中國股市一個老生常談和極度敏感的話題,因為它的一舉一動牽系著千千萬萬顆投資者的心,也牽系著我國股市的脈搏。這把懸掛在中國股市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這一歷史問題在2005年的中國資本市場依然“懸而不決”,中國股市明后兩年仍然困境難改。
近期,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結算登記公司日前聯合發布了《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規定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所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都必須在滬、深證券交易所進行,股份轉讓雙方可以通過公開股份轉讓信息方式達成非流通股股份轉讓協議,也可以通過非公開方式達成協議,并由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集中統一辦理。 這一《規則》的出臺,被市場普遍視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并美名其曰“C股市場”。認為這個“C股市場”將是解決中國上市公司國有股協議轉讓的另一市場主體。 然而在記者看來,這一《規則》的出臺其實并不是什么特大轉折和特大利好,反而會成為2005年資本市場的重大困惑。因為中國股市A股、B股、H股、S股、N股等股票市場的并行劃分,再加上即將到來的“C股市場”,會將股權分置問題更加復雜化,如果“C股市場”出現混亂或者缺乏規范,將會更加加重A股市場的困境。 此舉雖然是構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和規范國有股私下轉讓的重要之舉,但如果管理層和各大利益集團仍然堅持高價轉讓,而不采取“補償轉讓”的措施,將同股不同權的國有股和法人股轉讓、配售給巨額虧損的流通股股東,那么任何花樣百出的轉讓方式都只是國有股高價圈錢的幫兇,到時這個所謂的“C股市場”將會再次淪為國有股高價圈錢的另一場所。 當然,出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和統一登記管理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的規范意義我們不容否定。而且應該盡快規范管理,否則這些國有股、法人股將會通過私下的場外協議轉讓方式巧取豪奪,并通過這個“黑市場”漸漸將國有、集體性質的股權資產通過MBO、以股抵債、嫡系低價轉讓、左口袋轉到右口袋等等方式狂洗之后,最后逐步蛻變為個人和私有財產,與其這樣流失還不如及早規范管理。 今年出臺的國九條、股東類別表決機制、保護社會公眾股東利益的若干規定、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圍繞著股權分置問題,來進行漸進式改良,其對將來股市的積極意義我們不一一道明。但是對于這些治標不治本,“毛毛雨”式的改良根本不能解決股權分置、不能拯救喪失投資信心的中國股市。因此在2005年中國股市要下大決心從根本上鏟除股權分置“毒瘤”和股市深層次矛盾。 2004年的“郎顧之爭”為什么會在市場掀起如此波瀾?就是因為國有股權的不公正、不客觀轉讓方式令市場感到激憤。如果再這樣循環往復的轉讓下去,結果是將股權分置的問題更加復雜化。 近期輿論對2005年能否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能否產生突破性進展提出疑問,市場各方展開了一場討論。 針對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2005年究竟會邁出一大步還是邁出一小步?非流通股上市會不會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如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將對2005年的股市和資本市場影響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近期,對關心和關注國內股市股權分置的專家和機構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他們紛紛道出了對2005年股權分置問題對資本市場的困惑和憂慮。 張衛星: 2005年股權分置將會更加棘手 張衛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也認為,指望《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和統一登記管理上市公司非流通轉讓等不痛不癢的方式來規范轉讓,不但不會解決股權分置,反而會將問題更加復雜和棘手。 他說,由于股權分置這一制度缺陷,使得中國A股流通股股東支付了極高的成本進入市場,非流通股因此獲取了不合理的高額資產收益。如果我們善意地理解這是改革過程中由于制度的不規范而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那么它應該得到客觀、公正的解決。而保持公正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充分尊重處于弱勢地位群體的意見,這也正是《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九點意見》的基本精神的體現,即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在大多人的眼里和輿論的字章里,都是將2005年1月1日到來的非流通股轉讓市場理解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一步關鍵之舉,或者錯誤的認為這一市場將成為股權分置問題解決的過渡市場和過渡年。張衛星對此極為反對。他說,目前管理層的舉措讓人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隨著非流通股轉讓市場的建立,非流通股可以名正言順的拿廣大流通股投資者的貢獻做交易了,可以金蟬脫殼獲利逃跑了。這對廣大股民是極端不公平的。由于非流通股價格低,其轉讓變現必然會對流通股市場形成巨大沖擊。很明顯,作為股權分置制度的直接受益者發起人,非流通股的多次轉讓勢必將使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更加復雜化。甚至從技術上看等于變相地實現了直接全流通,這樣將使得從技術上解決流通股的“含權”利益都變成了不可能。 而且該消息出來之后,股市立刻擊穿1300點,從市場所有參與者“以腳投票”的結果來看,市場和投資者對這個所謂的“大利好”作出了真實回應。張衛星說,因為市場是最好的裁判,而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些機構拍腦袋裁定的。 華生: 認識到位但解決方法不到位 2005年股權分置問題究竟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市場將會面臨多大的困惑?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對此表示,在2005年股權分置問題有望取得突破。這是因為股權分置成為中國制度缺陷的主要表現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共識。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眾多推行股市規范化的舉措,不論出發點如何,總是會造成這樣那樣的新的扭曲,并造成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傷害。更重要的是,由于股權分置,投資者與融資者關系失衡,由于股市低迷和廣大投資者普遍、長期的賠錢,不僅造成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嚴重滯后,并拖累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還在社會上造成了普遍的埋怨情緒和不穩定,股市已經成為嚴重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股市下決心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措施和合理的辦法來解決,因此在2005年看能否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方法是關鍵。 但他說,從最近來看,關于非流通股轉讓的規定是一個非常消極和錯誤的文件,可以說是國有股市價減持政策以后最大的政策失誤。因為股權分置、非流通股不流通是奠定今天股市參與者利益關系的基石,非流通股一旦流通就會動搖這個基石從而根本上改變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關系。這是自國有股減持以來全流通問題成為市場最敏感神經的原因。新的規定降低了非流通股轉讓的數量門檻(為原來的五分之一),大大縮短了非流通股再轉讓的時間(為原來的六分之一),又容許非流通股轉讓公開發布信息,征集受讓者,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性,從而侵害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使在解決股權分置過程中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的承諾實際上落空。因此,這個錯誤的政策不改,將是股市的新災難。 申銀萬國: 解決問題的基礎條件亟待完善 近期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國有股之前,市場對于股權分置問題的認識并不深刻,通過兩次減持嘗試,以及中國證監會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解決方案之后,股票市場的強烈反應,使得管理部門和市場各個層面都逐步共識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必要性和嚴重性。再加上2004年國務院把解決股權分置寫入“國九條”,這就成了管理層的最高確認,而且股市只要股權分置問題一天不解決,市場就會不斷逼近合理估值的臨界點和調整示威中。這為2005年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作好了一些鋪墊。 根據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2005年要在股權分置問題上尋找到突破,必須要作好三大基礎條件:一、建立和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對國有資產實現產權明晰并完成清產核資。二、建立利益協調機制。三、由解決股權分置預期導致的估值變化而產生的投資損失要基本消化。 但是目前國內的證券市場在以上三點都沒有做到很好的協調,所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認為2005年妥善解決股權分置的條件尚未成熟,2005年要以制度化的方式全面推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不可能的,但不排除極個別試點的可能性。因為從驅動力角度來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不能再拖而不決,否則證券市場的吸引力會不斷下降。 盧克群:股權分置懸而不決 股市信心難挽回 對于國內證券市場懸而不決的股權分置問題,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北京證券董事長盧克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這一問題再不及時、妥善解決,流通股股東利益再得不到公平回報,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仍然在2005年難以挽回,再加上目前只有投資沒有回報的市場環境不改變,一切過渡性的解決措施和小修小補的制度修正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2005年應該要積極重視和尋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措施。” 劉夢熊:WTO過渡期即將結束 股市“不能再關起門來打老婆” 京華山一的首席顧問劉夢熊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股權分置問題不能在拖了,這個問題已經嚴重扭曲了中國股市的供需平衡和價格體系,再不及時解決,中國股市將會陷入更大的困境。因為WTO承諾的過渡期即將結束,外資的涌入和境外市場的準入開放,中國股市這個先天不足后天再嚴重失調的市場將會失去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優秀企業和合規股市資金的流失就會成為必然。所以中國股市再不能閉關鎖國了,也不能再繼續關起門來打老婆,讓無辜的流通股股東利益嚴重受損,讓造假企業圈錢不止。如果哪天國內股民可以炒做國外的股票,那么到時國內投資者還會堅守這個問題百出的市場嗎?國內股市的吸引力何在?市場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淪落狀況大家可想而知。因此中國股市應該抓緊2005年,將股權分置問題采取行政剝離、財政補償的方式來積極、及時解決,否則中國股市的前途仍然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