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股市分析漸近本源 四大認識誤區看仔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1日 15:35 證券導報 | ||||||||
中證資訊 徐輝 近期市場始終在1300點附近盤桓,投資者對于市場方方面面問題的討論也不斷深入。政策、接軌、估值、定價權、調控、加息、匯率等等被廣泛討論。投資者對于影響股市運行因素的分析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向本源接近。
近期一些焦點問題,之所以引發觀點上的極大分歧,筆者認為有多種原因:1、有些是炒做的因素,使得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如本土定價權問題;2、有些是長期認識上的誤區,比如在投資理念上將價值和成長強行分開;3、有些是常識性的問題,但也被誤導,進而可能錯誤地指導投資,如接軌的影響被認為既無遠慮、也無近憂;等等。以下我們對近期市場四大誤區進行簡單剖析。 誤區之一:價值和成長性是對立的 事實上,價值和成長性是一個主輔關系,成長性是價值公式中的一個參數。 我們需要怎樣的投資理念?在股指百無聊賴的窄幅波動時,這一話題被得到相當熱烈的討論。一個典型的、流行的觀點是,價值投資已經進入了“死胡同”,市場再度進入到了炒作成長性的時候了。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一方面,不是因為價值投資導致中國A股近年的回落,而是高估的原因使然。成長性投資會在市場得到長期追捧嗎?筆者認為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這里我們看到,價值和成長性再度被對立起來,被非此即彼。而這更是大錯特錯之處。 基于收益法的企業價值評估理念指出,企業的內在價值等于企業在整個留存期內,能夠產生的、以適當利率貼現的現金凈流入。成長性會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動,但未必給企業帶來現金凈流入;即便帶來了資金的凈流入,但如果再考慮到資金的平均回報率,其也未必會帶來現值的增長,除非其追加投入的資金的回報率,高于行業、或者社會平均回報率。 實際上,從企業價值評估的角度來看——股票估值實際上就是企業估值——成長性是價值公式中的一個參數。它可能正面、也可能負面;可能細微、也可能巨大地影響等式左邊的現值。而現值正是我們希望得到的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說,成長性可能提升價值、也可能損害價值。 這樣,我們很多的習慣性投資行為都要被推翻。03年,價值投資與低市盈率、低市凈率聯系起來,近期再與高分紅率聯系起來。但如果套用企業估值等式,我們會發現這些因素并不構成股票被低估的真正因素。事實上,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每一次大的投入,總能夠增加企業的收入,進而增加每股收益,但企業的現金流就不一定能夠同步增加。相反,高市盈率、高市凈率和不分紅,也絕對不與價值投資相左。 誤區之二:A股不存在價值投資的土壤 我們認為,在A股市場從無效向有效過渡的過程中,價值投資大有可為。 這也是前期被一些媒體反復討論的話題。有觀點認為,A股不存在投資的土壤,在A股進行投資注定要失敗。但2003年以來的、對部分優勢企業的價格走勢的歸納表明,在A股市場進行投資,并非注定要失敗,而且恰恰相反--當前A股是進行價值投資的最好時機。其一,價格因素。4年的熊市使得部分企業價格被低估;其二,市場的有效性因素。在03年價值投資剛剛在A股市場興起時,A股幾乎處于無效狀態。ST股被定在3、4元的均價上,而一批優秀的股票,如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等,反而僅以10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在市場交易。所以,A股市場有無效逐漸向有效過渡的期間,價值投資在A股將大有可謂。 如果說,03年是A股市場由無效走向有效的開始,那么,目前這一進程顯然在加速。這也就是人們不斷提及的結構調整加劇的原因。 價值投資能有好成績嗎?事實上,基于價值的投資行為,近兩年的復利收益高達37%。 從例證來看,價值投資僅僅在03年開始被少數市場參與者使用,一年來,堅持價值投資的參與者受到了市場的獎勵。我們可以通過新核心股指數與滬綜指的對比看出這種獎勵:兩種指數均以03年1月3日為基期,1320點為基點,目前滬綜指點位在1350點附近,而新核心股指數近期的平均點位在2480點。也就是說,在以滬綜指為代表的股票市場平均收益在0的背景下,投資新核心股的長線價值投資者,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其獲取的收益高達87.88%,年復利超過37%。 當然,半途而廢者,可能難以有好的成績。而仍然沉浸在上個世紀呼風喚雨的、舊思維中的″炒手們″,他們正日益被市場拋棄。盡管以ST股為代表的垃圾股,每年以30%以上的平均跌幅向下回落,但其整體目前仍然顯著高估。 誤區之三:接軌會令A股崩潰 我們認為,A股接軌過程已經三年了,目前處在尾聲階段。 盡管各方對于接軌的討論已經相當激烈,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家覺察到的時候,接軌已經處于尾聲階段了。 第一,2001年中國證券市場開始提出國際化。2002年起A股市場一直在朝接軌這條路在走--只不過提的人不多而已; 第二,如果從一個大的角度來看,接軌風險最大的時間段是2002年和2003年,目前A股處在接軌的尾聲階段。2001年年中A股H股的價差在380%左右,2002年年中差價在350%左右,2003年年中差價在250%左右,2004年年中差價在130%左右,目前二者差價在120%左右。也就是說,最近兩年里A股、H股價差已經迅速接近,由350%降至120%了,最大的風險已經過去了。目前A股處在接軌的尾聲階段。 第三, 現在二者差價已經非常小了,部分A股存在局部低估的狀態下,部分機構投資者此時談接軌,除了推卸投資失敗的責任、以及給市場予壓力外,對于投資而言,并無太大好處。 誤區之四:本土需要定價權 我們認為,本土定價權是個偽概念,資本定價的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當前A股整體市盈率相對應成熟市場偏高,接軌的壓力將始終困擾A股投資者。如果強行與境外市場接軌,A股將崩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A股投資者對于“本土定價權”有無窮的向往。我們認為,“本土定價權”是一個偽概念。本土定價權的初衷是為了維護A股投資者歷史的顏面,但國際化的歷程已經證明這是錯誤的。定價權、尤其是金融產品的定價權必然是國際的。 什么是定價權,實際上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也就是交易價格的問題,市場價格決定最終的定價。企業能夠對自己的產品定價,但前提要說服買方。同樣,三類企業:中國龍頭、中國特色、中國優勢等,是否能定價,關鍵看能否說服境外投資者。所以說到底,在哪兒賣東西,那兒的投資者就有定價權。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一頭牛,在國際交易中賣100元。由于中國的不開放,目前賣到150元。有人牽出這頭牛去國外賣,結果只賣了100元。然后,國內的牛販子就說了,啊,只賣怎么點錢--我們要定價權。哈哈,你定價,誰賣你的牛啊。 事實上,投資者沒有必要去繞本土定價權這個彎子,用寬廣的胸懷面對接軌,承認接軌。然后,老老實實選擇在國際視野下低估的A股、有潛力的A股,這才是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