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會成為證監會的新政契機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11:0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羅焱 2004年11月,43歲的王小石忽然成為中國證券業發展歷史上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涉嫌向申請上市的企業出賣發審委委員名單而被捕的王小石,使中國證券發行制度面臨空前巨大的改革壓力。
王小石出生成長于北京,案發時任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在證監會中,王小石的權力并不大,但他的位置,使他能提前知道那些即將審核某一股票發行申請的發審委委員的名單。于是,這小小的權力竟然也成就了一個不小的“尋租”市場。 盡管王小石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但將王小石事件視為制度產物,為這么多年來僅有王小石一人如此下場而感到不平的人不在少數。雖然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表示,經過改革,現在發審委委員名單都是公開的,每個企業都知道具體負責審核的委員名字,中國證券發行機制已經走向透明。然而正值發審委委員換屆的敏感時期,圍繞著公開發審委委員名單是否有作用,透明度夠不夠,以及發審委委員的人員結構是否合理,又展開了一番是是非非的討論。 記者曾接觸過兩位上屆發審委委員,兩位均表示“不便評價”。其中一位告訴記者,“證監會打過招呼,不要對外說太多”。證監會改革這么一件應該很透明的事情,仍然籠罩在一片神秘之中。透明的只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這恐怕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透明。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對記者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存在著幾大問題:基本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價格水平和價格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導向的金融創新機制欠缺。 事實上,為了解決中國股市的困境,年內已經實施和正在醞釀中的監管制度改革及創新措施不可謂不多:深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修訂、上市公司高管管理辦法改革,以及分類表決制度和網絡投票、IPO詢價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準則、停牌制度改革…… 但胡汝銀認為,任何監管都應該首先以實現市場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基礎,目前我們的基本制度建設嚴重滯后,這表現在行為不當的人應當承擔的民事和刑事責任沒有落到實處。例如,中國出過銀廣夏、大慶聯誼、鴻光實業等比美國安然事件更惡劣的事情,但當事人沒有受到任何民事處罰,刑事處罰也很輕。 胡汝銀說,根據犯罪經濟學的理論,如果單個活動的收益超過所要付出的成本,那么人就會去做這件事情。對犯罪的不懲罰或從輕懲罰,就是對犯罪的鼓勵和縱容。 “我們的法律實施結果缺少效率,實質性的問題不解決,僅僅依靠設置諸多枝節上的管制,起不了根本作用。相比國外,我們的規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們的資本市場應當鼓勵企業和個人去創造價值,要使做好事的成本降低,做壞事的成本提高。必須要強化公司董事、管理層和大股東等主要負責人的個人民事、刑事責任! 胡汝銀說。 博時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張寧則認為,王小石事件所折射出來的所有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其根本的癥結都是國有體制過多參與市場的問題!巴ㄟ^發審委這種行政方式來決定一個企業能不能上市,本來就是不合理的。王小石這種事情不發生才讓人奇怪。” 張寧認為,中國國有資產太多,容易產生腐敗,政府不可能完全不管。但是,政府應當做的,是制訂規則并監管,不宜直接參與發行、定價等任何商業性的行為。 “一個企業能否上市,怎么融資,這應該由投資者來決定,而不是由政府決定。” 據了解,在一些資本市場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企業只要符合某些規定的條件就有資格上市,監管部門只做備案,并征詢投資者,是投資者的購買意愿最終決定企業是否能夠上市融資。在這個過程中,監管部門已經從中成功“退出”。 與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有關的話人們可以說得更多更多。如果說,是制度造就了王小石事件,那么王小石事件是否又可以為制度造就些什么,這也許值得人們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