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大看點·發展篇:詢價制度構建新盈利模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11:42 證券時報 | ||||||||
證券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 新股詢價制度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也是資產擴容的時間表。資產擴容已經在市場普遍預期之中,時間表對市場的沖擊只會是短期的、有限的。資產從2005年再啟擴容步伐,同時,也有不斷擴容的資金進入市場———保險、QFII、基金。當然,資產和資金擴容在時間的不匹配會對市場造成短暫沖擊。另一方面,新
新股詢價:邁向國際化的一步 自此,中國證券發行進入國際化軌道———市場化的定價方式。股票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 比較海外市場,我們發現,新興市場的新股詢價普遍存在較高收益。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市場的新股發行普遍存在折價: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低于市場同類公司大約15%-30%。香港市場新股普遍是“八折”,韓國市場新股大約“七五折”。A 股市場在詢價發行過程可能也將出現這種情況。折價發行,為機構投資者創造了一部分低風險的收益空間。 買賣新股:豐厚的博弈收益 我們估計,詢價發行的新股,可能存在豐厚的博弈收益。觀察同樣實施詢價發行的香港市場,我們發現,認購比例較低的新股,在上市后的3-6個月贏得較好的收益。這些新股認購比例較低,或者因為當時行情低迷,而詢價制度有明顯的“助漲殺跌”效應,投資者缺乏認購熱情;或者因為投資者不熟悉新上市股票,由于缺乏了解,不敢認購。這些都導致新上市股票存在低估的可能。隨著財務信息逐步公開,行情好轉,這些新股大多具有超越大盤的優異表現。其實,A股市場也部分具備這樣的特征:行情低迷情況下的增發、配股,認購比例也比較低,新股定價較低,但其后的市場表現往往能夠超出市場平均水平。持續參與申購,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即使是高認購比例的公司,也可能存在估值不充分的情況,上市后估值水平不斷提升。 只有那些認購比例一般的公司,其后的市場表現很一般。它們較少“低估”可能,也不大可能“估值不充分”。認真研究,進而買賣低認購和高認購比例的新股,就有可能獲得超額的博弈收益。 長期而言,機構新的盈利模式有望逐漸形成,中國證券市場邁出最重要的一步。(陳李 施恒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