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詢價制推出表明2005年藍籌股擴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10:47 新聞晚報 | ||||||||
滬深股市新股首發(IPO)何時重啟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日前,證監會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實施日期為2005年1月1日,并明確表示,今年內不再安排首發公司發行股票。由于目前距年底剩余時間才十余天,有投行人士認為,隨著《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以及新股首發詢價制度的推出,政策為市場新一輪擴容所做的鋪墊基本到位。這意味著重啟新股發行的大門已為期不遠。
市場恐懼擴容 對新股擴容的恐懼,是滬深股市十多年來抹不去的情結。原因有二:一是,A股市場的炒作基本上是建立在投機基礎之上。股票供應短期大量增加,必然會改變股市供需關系,使股指應聲而落。二是,新股首發時市盈率一般都要低于二級市場,往往會引起相關板塊股價結構的調整,必然有資金要調倉迎新。 “只有需求大于供給時,才會在證券市場中看漲,這是證券交易邏輯的惟一條件”,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笑言,股市中的一切取決于一件事,就是看傻瓜比股票多,還是股票比傻瓜多。 從近期大盤持續縮量以及代表市場主力的基金重倉股不斷下行來看,目前股市明顯是股票比傻瓜多。盡管前期超跌績差股曾經憑借數字電視、觸“微”等概念炒作了一把,但在新股擴容將加速的政策背景下,力合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等前期龍頭股上周紛紛進入跌幅榜前列,博傻行情或許已告終結。 超跌績差股和基金重倉股相繼走軟,正是擴容壓力所致。明年,建行、中石油等超級大盤股皆欲登陸A股。股票供過于求的后果,是績差股可能像香港股市中的“仙股”一樣被邊緣化。 擴軍勢在必行 在2004年新股擴容中,并未像往年一樣出現巨型公司的IPO,多數以中小企業為主。但是,2005年很可能是大型企業上市年。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談到基金與資本市場協調發展時認為,要調整上市公司結構,支持與國計民生關聯度高的企業優先上市,改革以往以中小盤為主的發行特征,在一定時期內,要以大藍籌為主導。 如果僅僅從資金面來看,市場已在為承接新股大擴容做準備。截至11月30日,2004年共發行新基金48只,共融資1734余億元,目前國內共有基金158只,共3244億份。如果加上明年銀行、保險基金新成立的份額,機構投資者實力已是大大增加,其更擔憂的是藍籌股資源的稀缺,而不是新股擴容。 但是,基金重倉股緣何仍集體走軟,導致近期股市難見起色呢?專家認為,除了年末資金結算壓力導致部分資金已無心在股市“戀戰”以外,基金頻頻換倉也只不過是在備戰明年股市,近期大幅拉抬股指的欲望并不強烈。海通證券的分析師則認為,今年資金窘境令股指舉步維艱。不過,明年房地產市場和港股市場對于滬深股市的資金抽離作用將減小甚至出現回流,明年資金總量方面會比今年顯得寬松。 擴容之外困惑 在海內外股市近期紛紛大漲之時,A股市場在低位徘徊不前,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明年新股擴容規模巨大的壓力下,上市公司當初高價發行胡亂圈錢以及治理水平低下所透支的狂歡,現在正一點點地還債。一位券商高管借用電影《無間道》里的一句臺詞調侃地說,“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這或許說明了A股價值回歸道路的無奈和必然。 作者: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