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大豆中國獲批 大商所角逐國際大豆定價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1日 12:58 和訊網-財經時報 | |||||||||
有人堅信,黃大豆2號可以為中國爭得期盼已久的國際定價權,改變國際大豆市場“南美種大豆、中國買大豆、美國賣大豆”的局面:而在國際市場遭受過“風雨洗禮”的一些現貨商,則發出了不同聲音:我們不僅要避免在“客場”(國際市場)被打敗,還要防范在“主場”(國內市場)被通吃 本報記者 楊眉
備受世界矚目的“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近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將于12月22日正式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掛牌交易。 這是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和非轉基因混合的大豆期貨合約,這個合約將把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產區的轉基因大豆,統統納入交割物范圍之內。 市場人士反應較為熱烈。主流觀點認為:現貨商因此有了套保避險工具,投機者多了一種套利工具;更有人堅信,黃大豆2號可以為中國爭得期盼已久的國際定價權,改變國際大豆市場“南美種大豆、中國買大豆、美國賣大豆”的局面。 而在國際市場遭受過“風雨洗禮”的一些現貨商,則發出了不同聲音:我們不僅要避免在“客場”(國際市場)被打敗,還要防范在“主場”(國內市場)被通吃。 目前,大商所非轉基因大豆黃大豆1號的交易量,全球排第二,僅次于美國CBOT(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量為CBOT的1/4。 全球轉基因大豆都能交易 大商所有關負責人對《財經時報》說,與國際上現有的大豆期貨合約相比,黃大豆2號的最大優勢是,突破了地區限制的合約設計思路。即交割標的物覆蓋面最為廣泛,包含了中國、美國及南美等幾乎全球各主要產地的轉基因大豆。 目前擁有國際大豆定價權的CBOT,其大豆期貨僅以美國國產轉基因大豆為交割物,最大可交割規模為8000多萬噸;而黃大豆2號的交割物沒有地區限制,全球可供交割量達2億多噸。因此,從可供交割規模看,中國的黃大豆2號遠遠超過了CBOT。 “這意味著國內轉基因大豆期貨市場,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成為全球交易中心的先天優勢。”期貨業人士評價說,“但實現這一目標,還取決于后續措施,如市場的開放度,能否吸引全世界范圍內的投資者和貿易商參與等。” 據了解,目前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產地,集中在美國及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但全球大豆現貨貿易的定價,卻基本以美國CBOT的期貨價格,即美國大豆市場為主要參考價。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進口的上千萬噸大豆,也是以CBOT價格為定價標準。 如2003年,中國進口轉基因大豆2074萬噸,創歷年進口量之最,進口金額多達54億多美元。但令國人不能接受的是,中國采購團幾乎都是以當年的最高價采買的。有人統計,中國為此多付出了上億美元的代價。而期貨界分析人士則發出了“國際基金高位狩獵中國買家”的警告。 “中國高價采購,固然有戰術上的失策,但主要原因還是國際大豆市場目前這種由美國控制的單極化的定價機制。”期貨界人士分析說。 挑戰美國絕對定價權 單極化的定價機制,意味著壟斷價格的不可避免。在保護本國利益的前提下,美國農業協會、谷物協會,還有美國政府機構,利用其所謂的權威數據“調控”國際市場。使美國一方成為贏家,其他國家則不同程度地成為單極價格的受害者。 盡管美國CBOT大豆期貨的交割物只是其國產大豆,但其價格卻幾乎成為全球大豆交易的唯一參考價,參考率甚至達到了1:1的絕對比例。所以,盡管中國國內壓榨企業所需大豆,很大一部分來自南美地區,但價格依然依據CBOT價格。 一個自身不反映國際市場供求,而只代表美國國內大豆因素的價格,卻一直成為全球大豆市場的主導。這種不合理現狀,顯然不能歸咎于美國人的霸道,更不是來自政治、外交等因素,而是單純的市場游戲規則——其他國家沒有“國際化”的期貨市場,即美國沒有對手。 事實上,中國自1996年就開始了大豆期貨交易,當時的大豆期貨合約也沒有轉基因和非轉基因之分。但2002年3月之后,由于國家轉基因管理條例頒布實施,進口大豆暫時無法參與期貨交割。為此,大商所對大豆合約進行了拆分,分別設計了非轉基因大豆期貨合約和轉基因大豆期貨合約,即黃大豆1號和黃大豆2號。并于2002年3月先期上市了以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1號合約。 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產于東北地區。由于其蛋白質含量高,適宜于制作食品,即被稱為食品豆。但其含油率(粗脂肪含量)低,不適合榨油行業。而轉基因大豆的最大優點就是出油率高,所以成為大豆壓榨企業的首選。 中國目前還沒有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只有少量高油豆。因此,國內迅速擴張的壓榨能力,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轉基因大豆。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年大豆的消費量約在3000萬噸左右,大豆加工企業的年加工能力超過5000萬噸。如此高速度的需求,使中國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大豆凈出口國,變為現在的全球第一大大豆進口國。 與此同時,2002年以來,國際國內大豆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國際大豆價格變動頻繁。但遠離國際大豆期貨主市場的現狀,令企業無法借用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進行避險,損失遭重。 如2004年四五月份,國際大豆價格短時間內從4000多元/噸的高點直線下跌至3000多元/噸。幾乎造成國內大豆壓榨企業的全行業虧損,全國大豆進口損失數十億元。 “這次美盤的行情驟變,直接引發了后來引起國內外關注的‘中國企業違規事件’。而這一事件,應該說也是促使這次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終于掛牌的直接原因。”某期貨界人士告訴《財經時報》。 “違規事件”促生黃大豆2號 據了解,4月份美盤大豆的突然狂跌,讓中國國內壓榨企業措手不及。因為,當時的采購合同是按照大跌之前的4000多元/噸的CBOT價格簽訂的,而且也已經交納了預付金。 “面對如此短時間內的如此價差,我們只能選擇放棄原合同。定金的損失也認了。”國內某加工企業負責人對《財經時報》說。 但隨后美方出口商聯手行動,集體抵制中國大豆加工企業,特別是部分民營企業。如停止向某些企業銷售大豆、全面提高定金比例等,并提起法律訴訟,禁止中國企業從南美地區進口等。被禁止的國內企業只好改用委托方式采購。據了解,某民營企業改用名稱后,自己從南美進口,后被美方查出,貨在南美被扣押至今。 “此后國內相關企業聯合向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請求幫助。國家發改委多次組織相關方面討論。”“事件”的一核心人物對《財經時報》說,“理論上最合理的解決措施,當然就是推出中國自己的期貨合約,即黃大豆2號,提供避險工具。” 該人士還透露,截至目前為止,中美大豆企業之間的糾紛依然沒有結果。 談及黃大豆2號上市后,國內現貨商是否就可以避免此類“價格風險”,該人士的看法也給我們提出了警示:“以前我們在客場被打敗,以后也要防范在主場被通吃。” 他認為,在實體經濟中,市場價格由供求決定;而在期貨市場等資本市場中,如果監管不到位,出現市場操縱,價格則由資本說了算。國內已經上市的某“炒焦”的期貨品種中,已出現過“價格被資本扭曲”的例子。 “當然,這并不是在否定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的上市意義,而是其他品種得來的教訓應引起我們的警示,而且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大豆壓榨國,國內市場確實需要與轉基因大豆相匹配的期貨品種。因此,監管層在制度上保證交易公平的同時,加強監管極為關鍵。”他說。 黃大豆2號獲證監會批準后,大商所隨后就公布了該期貨合約的6個掛盤合約及相關業務規則,如合約的掛牌基準價、漲停板幅度、保證金比例和交割庫等。 事實上,在2004年9月,大商所就與巴西期貨交易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目前世界上兩個發展中國家的期貨交易所首次聯手合作。“中國與巴西同為世界兩大重要的大豆主產國,而近年來南美大豆已成為中國大豆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推出的黃大豆2號合約就充分考慮了南美大豆參與交割的問題。”大商所有關負責人對《財經時報》說。 但他也認為,盡管中國和巴西是國際大豆期貨市場中兩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現在就預言雙方的合作一定會改變目前美國單極壟斷的定價機制,未免太盲目樂觀。 市場人士也大多表達了同樣的判斷,即黃大豆2號的推出,并不意味著中國一定會爭得大豆的國際定價權,還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按照中國期貨業管理規定,除了國內十幾家企業以套期保值名義獲得特批外,其他現貨商和投資者都不能“走出(國門)去”,當然國外投資者也禁止“走進來”,即國內期貨市場基本還是一個封閉性的國內市場。 不過,根據相關人士透露,正在修訂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對國內企業參與境外期貨交易套期保值、期貨公司海外設置分支機構、允許境外現貨商參與國內期市交易等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都將給出較為明確的說法。 “只有成為國際性市場,即成為大豆國際交易中心,才有資格談定價權。”一期貨業人士評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