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終于出事了 卻是王小石這樣的邊緣人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8:29 外灘畫報 | ||||||||
評論家水皮(呂平波,中華工商時報社副總編輯)日前撰文,對“王小石事件”(王小石,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利用職務便利,向相關的上市公司透露了發審委人員組成名單,收取20萬元“好處費”,日前被司法機關羈押)作了評點。文章稱,王小石已經成為中國證監會反腐的標志人物,是全國股民第一時間找到的一只替罪羊。 文章認為,王小石案令人警醒。警醒有三:
警醒之一,王小石只是靠出賣發審委人員名單就可以索賄20萬,那么手中掌握上市公司命運的發審委員自己一旦出賣良心又將如何?文章指出,伴隨王小石案議論最多的就是發審委的大改組,不管正常與否,發審委的公信力都已嚴重下降。 警醒之二,發審委的名單是怎么成為機密的,要對誰保密?這種保密置“三公”于何地步?這樣的保密本身的合法性值得懷疑,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因為沒有公開,就沒有監督。 警醒之三,從事實看,發審委的工作流程實際是走過場,形同虛設。2004年的“會峰期”,發審委頻頻開會,理論上人均一天的審讀量高達60萬字,看都看不過來,又審什么? 文章指出,發審委“審”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堆格式文件。一個上市公司符合上市條件,但如文件準備不合格式可能上不了市;而一個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只要把格式文件做得天衣無縫就可以成功上市。文章認為,這樣的“文字性審核”其實是多余的,徒增上市公司的負擔。 文章說,王小石就如“黑哨”龔建平一樣:比他拿得多的人有,比他貪心大的人有,比他位高權重的人更多,但偏偏就是王小石被抓了典型。文章最后表示,中國股市都快變成垃圾場了,證監會這么多年卻“很不正常”地沒人出事,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終于有人“出事”了,卻是王小石這樣的邊緣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