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質押貸款望梅止渴 硬傷制約了前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4:0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股票質押貸款新規更多的考慮是擴大券商的融資渠道,但是其制度和操作上的硬傷,制約了它的前景 □ 本刊記者 張金芳/文 對 于券商來說,近日出臺的《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
原辦法的硬傷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銀行對于券商的股票質押貸款處于停滯狀態,券商通過股票質押貸款融通的資金量和從其他途徑融到的資金量之間存在巨大的數字落差。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業務部的人士告訴《證券市場周刊》:“從2000年初到2003年年底,各商業銀行累計發放的股票質押貸款不到300億元。而且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發放的貸款占了絕對比重。”然而,根據央行公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僅今年一季度,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拆借和回購方式凈融入資金就達1851億元。 某商業銀行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2000年,股票質押貸款就面世了,但一直乏人問津,原因是當初制定規則主要考慮的問題在風險控制方面,基調是‘從嚴’,有些規定比較籠統,銀行在具體操作時有一定困難,不容易把握。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信息披露不透明,交易成本高,業務開展阻力大。”《管理辦法》雖然有增強信息披露的規定,但本質上并沒有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信息依舊不透明,一個層次在于股票市場本身,各種關聯交易、市場黑幕屢禁不止;另一個層次在于券商,它們并沒有將自己的自營業務持倉等情況向銀行兜底的主觀能動性。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高交易成本,一方面使得券商出于保密需要,自動遠離股票質押貸款;另一方面使得商業銀行無心涉足高風險的混沌區域,對股票質押貸款缺乏興趣。另外,手續過于繁雜,也打擊了券商和商業銀行的參與積極性。 操作性加強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從事股票質押貸款的人士向記者介紹:《管理辦法》在質押物范圍、質押貸款期限、警戒線比例及借貸主體范圍等方面均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放寬借貸主體范圍,取消了一家證券公司只能在一家商業銀行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的限制性規定;擴大質押物范圍,不再限于A股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上市公司可轉換債券也可以用作質押;為控制因股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管理辦法》將警戒線比例從原來的130%提高到135%。 業內人士介紹: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如果一只股票的價格波動較為劇烈,從警戒線到平倉線之間只需要經歷很短的時間,有時銀行根本無法有效地控制風險。而如果莊家利用這一點,將股票打壓至平倉線以下,利用銀行的平倉撿到大量廉價籌碼,然后再將股票拉升,那么券商將會承擔較大的損失。 風險依然存在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人士認為:“修訂后的《管理辦法》雖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放寬,但是有限度的,而在風險控制方面則要求更加嚴格。從長期來看,為券商的融資拓寬了渠道,但短期內這項業務的發展不會出現一個很明顯的量的增長。”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控制股票質押貸款的風險主要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于客戶準入方面的嚴格限制。如何選擇資信狀況良好的券商作為借款人是商業銀行著重考慮的首要問題。 第二在質押股票的選擇上。對商業銀行而言,如果要避免由于質押股票過度集中而承擔無法平倉的風險,就必須在質押股票的選擇上特別慎重。 第三在質押比例的確定上。《管理辦法》規定股票質押率最高不得超過60%,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一般不會按照這一比例來操作,會按照質押股票的情況相應地調低質押比例。業內人士透露:在股票質押貸款業務中存在的某些政府干預行為也會讓銀行承擔損失。如某券商在一家銀行做了股票質押貸款,在達到平倉線時,當地政府為了維持市場的穩定,要求銀行不要平倉,因此,商業銀行不得不承擔這樣的風險。 中關村證券的分析師劉曄認為:“券商在進行股票質押貸款時也必須要考慮成本問題。如果成本太大,實際上是放大了券商的風險,并且把風險轉嫁給了商業銀行。” 另外,雖然三部委聯合出臺了《管理辦法》,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駕馬車”各司其職,這種體制下,股票質押貸款的監管是個敏感的交叉地帶,證監會和銀監會都負有一定的監管職責,但這種含混不清的權責分配將造成“監管博弈”。監管上的扯皮反過來又會增加券商或商業銀行違規操作的可能性,給股票質押貸款的有序發展造成潛在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