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間券商監管思路成型 2004有望成最后寒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7日 15:5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江之城 北京報道 輸血——11月初,有高層在深交所座談會上提出“應該在兩三年內盡快解決市場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券商問題。據稱,中央將注資600億元解決券商風險問題。 造血——繼10月中旬中信、光大、中金等三家證券公司成為首批創新試點券商之后
淘汰——不是所有的券商都能等到春天,該關閉的、該托管的,甚至該破產的,已然進行。德恒、恒信、中富、漢唐、閩發、遼寧等接連被托管。 冬風漸起的時節,券商正在經歷一個痛苦卻又必然的蛻變時期,監管者也在加速推行一整套前所未有的系統性監管思路。 “監管思路已成體系,這是與以往相比很大的不同。”國信證券研究所負責人蔣國云說。2004年,會是券商經歷的最后一個冬天嗎? 危局待破 虧損,還是虧損。結束了暴利時代的證券業危機四伏。 “券商不再占據著這個市場的主流地位,沒有活力。”南方證券研究所所長郭夏南的語氣中透出明顯的疲乏,“以前賺錢三個途徑:擴大紀紀業務、擴大自營規模、多發股票賺取承銷費。”這些招術現在已經不管用了,券商的各項傳統業務不斷萎縮,“可以施展的領域被銀行、保險、基金等機構蠶食,目前已經找不到突破口了。”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份資料顯示,2003年券商凈資本排名中,凈資本超過20億元的券商只有4家,凈資本超過15億元的12家,超過10億元的22家。今年上半年券商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近半數券商處于虧損狀態。另一個統計數據是,券商不良資產超過51%。券商接連出事,股市如驚弓之鳥。 積累的問題總歸需要正視。 8月底,證監會要求券商全力做好備付金分戶準備工作。9月初,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下發“自查令”,規定9月底之前券商上交自查報告。10月6日,證監會宣布9月30日后停止所有券商的集合委托理財、三方監管委托理財等資產管理業務,暫停個人客戶資產管理業務。10月底,證監會頒布《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管理辦法》,明確表示12種“不適當人選”將被解職。 處置問題券商也加快了速度,德恒、恒信、中富、漢唐、閩發、遼寧等接連被托管。 同一時期,扶持政策也不斷出臺。《關于推動證券公司進行規范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發,中信、光大、中金拔得頭籌,而證券業協會還在受理更多券商的申報材料。而且,就在券商清查資產管理業務的報告剛剛上交不久,證監會發布了《關于證券公司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創新試點證券公司先行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光大上報首個產品計劃。 在融資渠道方面,10月18日證監會修訂《證券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降低發債門檻,同一天央行則出臺《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據了解,有關部門還在抓緊制定證券公司證券承銷業務貸款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發行次級債券管理辦法,并修訂券商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 體系成型 一手扶持,一手整治。 “管理層正在落實監管職責,動手解決存在的問題。政府如果繼續‘埋單’只會產生更多的道德風險。”挪用問題、違規委托理財問題,早已存在,“現在,該負責的要負責,該追究的要追究。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 在證監會大力清理整頓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券商壓力大增,資金鏈抽緊的同時,證監會又啟動券商集合理財業務,并拓寬券商融資渠道。這樣的做法,也映證了左小蕾的分析。 業內有觀點認為,加大對券商的規范與監管力度和促進券商合規發展,這是在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大趨勢下進行的。歸根到底,發展的進程更多體現在制度建設和法規健全上。 “我覺得,監管思路已經漸成體系了,”蔣國云說,“改變了此前單一操作、條塊操作的方式,按照落實‘國九條’的方針一步步推進。”具體說來,蔣國云認為,監管部門從市場準入、業務創新、風險監控等各個方面采取了配套措施,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 與以往的監管相比,蔣國云還覺得,很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扶持優質券商,但以市場化方式處置問題券商。如允許券商發債、鼓勵券商創新試點等等,都要求券商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以前幾乎是一視同仁,撒胡椒面似的。”對于問題券商,監管層則采取讓其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淘汰。蔣國云特地打了個比方,“這就像是考大學,考不上的可以補考,但不能人為地取消其參考資格。”可能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醞釀了一段時間的券商分類監管并沒有實施,“如果實施分類監管,差的券商很可能將會引發擠兌風險,進而引發金融危機。”蔣國云說。 對于券商監管思路的變化,蔣國云認為還有一點,“過去以各種方式掩蓋,談發展不談問題。” 而左小蕾還強調,不能再將這些政策單純地理解為是“利好”,是為了救市托市。“這些政策都是一個健全完善的市場所必須具備的制度安排,同時,對券商存在的問題進行嚴厲懲處,也是不許暗箱操作,要求券商按規范運作,按規矩辦事,這樣做的良苦用心,就是為了讓市場真正發展。” 扶優汰劣 這一次,券業洗牌,也許不會僅僅是一個理論名詞了。 8月中旬,全國證券監管工作座談會。尚福林主席表示,將推動優質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穩妥處置高風險證券公司。盡管規范與發展并重始終是管理層關于券商監管的主線,但是,從這次座談會后,扶優汰劣的思路更加明確。 郭夏南的觀點是,“目前證券公司小而散、產品同質化,市場已經不提供這樣的生存環境了。”他分析認為,券業不景氣,問題的癥結在于“券商生產能力過剩,20家日子就好過了。” 從2000年開始,連續幾年的調整,很多券商慢慢耗光了家底,“熬到明年上半年大洗牌。” 蔣國云也認為,“目前券商之間嚴重地過度競爭,淘汰是必然的。”就目前情況來說,需要強勢券商。 “不是數量多少,也不是規模大小,而是內部制度的建設和盈利能力最重要。”提及這個話題,宏源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收購兼并總部老總吳志紅認為,“現在是比誰先倒,倒一批。” 對于今后的格局,郭夏南預計,一種可能是,券商的業務被分割,從而在更大范圍內解決現在的問題,進行結構調整。比如券商也許歸屬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一個部門,類似機構融資部,而混業經營也由此實現。“業務是永遠存在的,但是機構是不是存在,是不是能夠保持業務能力就是個大問題了。” 另外的可能則是,也許由政府主導,重組成立幾家大券商。也許讓小的差的券商破產,或者成為專業化的經紀公司,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 但是,吳志紅卻認為,“在普遍缺乏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券商業內兼并毫無意義。”他提出,“可以允許民營、私企參股。” 可以明確的是,不可能再指望行情來救贖了。郭夏南認為,“一次行情不解決問題,只會使問題復雜化。” “找不到路,但是還得走。”郭夏南的語調中帶著一絲無奈。自救也許是券商的出路之一。“管理層出臺政策,也是在合規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解決券商的生存問題。”左小蕾表示,“券商要向前看,不能總是等政府來填窟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