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董事會2004 > 正文
 

戰略失算操作違規 雙鶴遭遇擴張之痛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13:21 《董事會》雜志

戰略失算操作違規雙鶴遭遇擴張之痛

   文/ 陳茜

  企業并購,不僅要整合好新的資源,還要維護好原有的品牌

  1997年,雙鶴藥業(資訊 行情 論壇)登陸上海市場后,迅速啟動了擴張戰略。截至2003年底,雙鶴藥業旗下已有22家控股公司,還有7家參股公司,大有構建藥業帝國之勢。正當雙鶴
戰車于華東地區攻城拔寨之時, “清朗”事件的意外轟響,揭開了其內部的種種隱憂。雙鶴的擴張之路到底有何借鑒呢?有什么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呢?

  失算的橋頭堡戰略

  1997年上市后,雙鶴藥業便利用其募集的資金開始了擴張,目標是組建全國性大型輸液集團,實現跨地區連鎖經營。然而,市場潛力巨大的華東地區一直是雙鶴的”軟肋”,也是雙鶴的一塊心病。雙鶴一直在尋找在華東地區的突破口,于是把目光鎖定在一直有業務往來的昆山制藥廠。

  “1000萬元的污水處理費都交不上,工廠隨時面臨停產的危機。”這是一位原昆山雙鶴的高管對1998年昆山制藥困境的描述。然而,昆山的區位優勢卻是它的 “隱性資產”,昆山離上海只有60公里。這對于意欲開拓華東市場的北京雙鶴來說,正是求之不得。兩家企業一拍即合。北京雙鶴出資4000萬元收購昆山制藥90%的股份,昆山制藥廠就此改名為昆山雙鶴。

  昆山制藥廠被救活以后,北京雙鶴既沒有對昆山雙鶴增資,也幾乎沒有派人進行管理。昆山制藥廠的原廠長嚴永明被任命為昆山雙鶴的總經理。雙鶴藥業由于原料藥價格下降,昆山雙鶴也沒有新產品。2000年之后,昆山雙鶴再次面臨虧損。

  2002年,北京雙鶴把市場銷售較好的制劑“奧復星”授讓給昆山雙鶴生產,以免虧損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奧復星”雖然使昆山雙鶴免于虧損,但2002年年報顯示,昆山雙鶴只有十幾萬的利潤。“昆山雙鶴還是很困難。”嚴永明坦陳。

  昆山雙鶴成為雙鶴藥業的“雞肋”。它在經營業績上的種種不堪,讓雙鶴集團始料未及。雙鶴集團在華東市場設計的“橋頭堡”,沒想到竟是一艘要沉的“破船”。

  怎么辦?進退維谷之中,麻煩接二連三。

  “清朗事件”

  2003年3月,北京雙鶴被迫再次作出決定,用“清朗”到昆山雙鶴”救火”。

  “清朗”是北京雙鶴剛剛推出的新藥,作為高利潤的治療感冒的OTC(非處方藥)產品,北京雙鶴希望其能像”奧復星”一樣,迅速把昆山雙鶴從虧損的邊緣拉回來,昆山雙鶴也希望能借此機會實現從生產原料藥到生產制劑轉型。

  2003年3月,昆山雙鶴由于多年經營不善,對于”清朗”這場甘霖就更加迫不及待。他們甚至沒有拿到正式授權書就進行了試生產。

  2003年7月,昆山雙鶴將北京雙鶴生產的成品”清朗”感冒藥片剝殼后重新包裝,打上9月份、10月份甚至更后的日期,然后賣給病患者,包裝箱上的“生產企業”也變成了“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昆山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制造”。

  2003年11月,”清朗事件”爆發。

  作為母公司的雙鶴藥業,不得不為子公司的違規行為采取緊急措施。他們趕在藥監部門公布結果前召回所有市場上的“清朗”感冒藥。亡羊補牢并不能挽回已經產生的損失,迅速的補救行動也沒能阻止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處罰。

  事與愿違。”清朗”沒有實現其使命,反而導致了一場違規風波。罰單上的數字雖然不會對雙鶴的經營業績產生太大的影響,但雙鶴為此付出的代價卻遠遠大于“清朗”的停產。

  子不教,誰之過

  雙鶴藥業在對外公告中,一律將“清朗風波”歸咎于昆山雙鶴,指責該公司不顧藥監部門以及GMP企業認證制度規定,在沒有取得授權的情況下生產該藥,并擅自將舊藥重新包裝。此外,它還聲稱該事件對雙鶴藥業的總體經營不會產生影響。

  然而雙鶴藥業的公告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既然同為”雙鶴”,雙鶴藥業對昆山雙鶴雖然不能做到視如己出,但也絕不會不聞不問。事實上,時任昆山雙鶴高管的曲陽在雙鶴藥業同時也任要職。無論雙鶴藥業是否知情,問題的解都是矛盾的。事情的關鍵不是它是否知情,而是如何控制以及規范子公司及其自身的行為。

  雙鶴藥業的高管們十分清楚, “清朗”是其拳頭之一。由于消費者對藥品和食品等事關健康的商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雙鶴其他產品的信譽度不受株連是不可能的。對公司經營沒有影響的說法也是不現實的。除去消費者的反應之外,市場上下游的買家和上游的供貨商對公司的信譽產生懷疑也在情理之中。

  或許正如雙鶴的聲明, 停產“清朗”對其經營業績不會帶來太大影響,而雙鶴的聲譽所承受的打擊又怎能以簡單的數字衡量?時至今日,雙鶴藥業仍未從子公司昆山雙鶴”清朗事件”所帶來的信譽危機中走出。

  急速并購的漏洞

  “清朗事件”其實只是雙鶴藥業這只“全豹”中的“一斑”。雙鶴上市后的6年擴張,使其勢力范圍遍布10省市,但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并沒有在并購后進行統一的有機整合。

  2001年1月,北京雙鶴通過昆山雙鶴出資3000萬元,以1500萬元買下昆山開發區的一個爛尾樓為代價,收購了盈利較好的昆山醫藥公司。按照北京雙鶴董事長喬俊峰的規劃,這棟以1500萬元代價買下的樓將作為北京雙鶴的華東物流中心,并以此為基礎擴張醫藥連鎖店。

  結果卻是,“規劃很好,但根本就沒法實現”。公司被雙鶴收購后,包括領導在內的員工都沒有變, “一年只在開會時見到一兩次北京雙鶴的人。”可見,雙鶴在收購昆山醫藥后,并沒有進行有效整合,也沒有進行梳導管理。作為昆山惟一的一家醫藥連鎖店,昆山雙鶴醫藥幾乎沒有進行發展,原來計劃做華東物流中心的大樓也在裝修一半后出售。

  2004年初,雙鶴藥業公布了2003年的年報,其利潤由2002年的1.68億元,下降到6400萬元,降幅高達60%。“清朗事件”只是原因之一,湖北恒康又是雙鶴大家庭中的另一個“壞孩子”。

  恒康是由湖北醫藥集團剝離集團優良資產成立的醫藥公司。2002年,雙鶴藥業出資5000多萬元,并購湖北恒康,成立恒康雙鶴。在本次并購中,湖北醫藥集團的入股資產為地產項目。事后,雙鶴藥業發現湖北醫藥集團作為出資的地產卻是銀行的抵押品。

  雙鶴進駐湖北后,銷售業務人員紛紛跳槽。“兩個人過日子尚需適應期,更何況兩個企業。”一位原恒康公司的業務人員透露,重組后摩擦很多,原高層人員幾乎全部跳到競爭對手那邊。隨著銷售業務人員的流失,恒康雙鶴的業務難以開展。原本盈利的恒康醫藥被雙鶴并購后,迅速滑入了虧損的深淵。

  根據2004年中期報告,雙鶴集團下屬的22家公司中,有15家出現了虧損。雙鶴集團的擴張不僅沒有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功能,甚至變成了一加一小于一。

  “大商貿”戰略何以為繼

  作為藥品制造企業的雙鶴藥業,早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大商貿”戰略構想。該構想單純,即組建商業企業來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由于雙鶴尚不具備自己設立銷售網點的能力,于是他們決定將擬建立銷售網絡的資金集中起來收購一些商業公司。雙鶴曾在兩年內向全國撒下3億資金,并購重組了北京、湖北、湖南江蘇云南陜西山西黑龍江河南安徽等地10個較大規模的醫藥商業公司,使得雙鶴“大商貿”戰略初見雛形。

  工貿一體化對任何一家制藥企業,都是一個大考驗。因為工業企業收購商業企業后的整合將更加困難。另外,過分強調終端零售網絡,忽視系統建設、資金瓶頸、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等,都對“大商貿”戰略產生了巨大威脅。

  雙鶴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走進這些”雷區”。例如,在選擇并購對象時,側重于省級大型醫藥商業公司,并購后注入大量資金,促進商業公司的成長。但是,目前雙鶴的22家控股子公司中,幾乎沒有總部派駐的管理人員。因此母子公司之間的管理很松散,與子公司中層以下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僅限于每年1—2次交流會,在企業文化上也很難做到統一。

  折翼的雙鶴終于低下頭考慮自己的未來。未來2—3年內,雙鶴沒有設定向外擴張的計劃,而是主要力量將集中于對前幾年大量并購企業進行管理及產銷業務等方面的整體“消化”。《董事會》雜志供稿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雙鶴新聞 全部企業并購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冬語
聆聽冬日溫暖聲音
西游情史
大話西游短信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