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券商三方監管理財業務被叫停之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2日 10:4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衛昕予/文 當有些券商受三方監管之累在生死線上掙扎彌留之際,當中國證券業已被三方監管拖入了重重泥潭瘴澤之時,猶豫已久的管理層終于痛下決心對這項業務喊停。這仿佛是一道大赦令,一時間,所有已經開展和還沒有開展這項業務的券商,終于從刀口舔血的日子中解脫出來。
一切來源于2001年。這幾年,心理上和技術上都未能做好充分準備的券商經受了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大熊市和傭金市場化的雙重考驗:股指下降超過40%,證券交易保證金由較高時的7000多億元人民幣滑落到2000多億元人民幣;傭金費率由放開前的0.3%降到0.22%的平均水平;券商的利差收入和代理手續費收入均大幅縮水。但是,券商隊伍卻不斷“壯大”,呈現出嚴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致2003年出現行業性虧損,2004年1-8月行業潛虧高達2200多億元人民幣,券商的生存環境空前惡化。在生存的重壓之下,有些券商鋌而走險,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三方監管業務。 其實,三方監管業務由來已久,在中國證券市場持續上漲的前幾年里,市場易于操控,利潤容易兌現,莊家和券商可以從中獲取豐厚收益,因此,三方監管一度是莊家和券商樂于共舞的游戲。但近幾年,券商開展這項業務頗有些無奈的意味。 銀行、保險、證券,每個金融行業原本就是同質性很高的行業。歷史短暫、剛剛從粗放式經營理念中覺醒過來的券商更是在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產品、服務等方面十分雷同,尋求差異化發展成為空喊多年的一句口號,真正能夠做到的公司可謂鳳毛麟角。三方監管是一項內涵簡單、容易復制的業務,它的蔓延完全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結果。在證券市場客戶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機構、莊家成為券商“不可多得”的核心客戶,想方設法開發并留住這類客戶是營業部最重要的工作。也有些營業部在利益的驅動下,為了滿足類似德隆、農凱這些機構的融資需求,充當了其融資說客,并從中嘗到了一些甜頭:市場占比和排名提高,手續費收入有所增加。 在不斷萎靡的市場中,某些券商的市場占比和手續費的提高,就意味著另一些券商的市場占比和手續費的下降。因此,當一些違規券商將三方監管作為券商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個“利器”的時候,雖然有些券商認識到這是風險巨大、收入微薄的一項業務,但也不得不參與到這場欲罷不能的戰斗之中,使之演變為券商同質競爭下的一個常規項目。 雖然券商開展三方監管業務有種種客觀原因,但卻不能不讓人們對證券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的決斷力和執行力表示擔憂。在危機爆發之初,市場上鮮能聽到來自券商的理智聲音,隨波逐流、急功近利者眾,獨立思考、立足長遠者少。我們看到,有些券商開始的時候并不打算開展這項業務,但在市場競爭的擠壓下,未能堅持正確的做法,先是開展業務試點,然后以點帶面,最終將公司推向高風險邊緣;有些券商在發現開展三方監管業務積聚了較大潛在風險的時候,不是采取壯士斷臂的做法,而是抱著僥幸心理,將希望寄托在不確定的行情上,動員客戶不斷展期,結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這些都說明券商管理團隊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做到判斷準確、執行有力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決斷力和執行力是一個現代企業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萬科(資訊 行情 論壇)董事長王石曾經說過超過20%的利潤不會去賺,結果萬科成為中國最優秀的房地產商之一,而有些企業為了片面追求高回報,反而斷送了大好前程。其實,懂得放棄的管理者是成熟、睿智的管理者,因為局部的無為可能贏來更大的作為。 三方監管業務風險大面積爆發絕非偶然,它與券商脆弱的風險防范體系密切相關。“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是每家券商都在極力追求的目標,但券商整體風險防范能力較弱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開展三方監管業務時許多券商總公司任由營業部自行打理,沒有相關的業務審批程序、沒有法律專業人士制定的協議范本、沒有必要的監控手段,業務的風險基本上系于營業部經理的職業水準和道德操守之上。這就進一步加大了這項業務的風險系數,融資回扣、跟莊這些都是營業部經理在這項業務中可能得到的灰色收益。誰能確保他們中有些人不見利忘義呢? 集中交易、電子印章、經紀業務集中管理平臺、總部級稽核平臺等等這些都是券商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與其天天將風險防范掛在嘴上,不如做點這些實際工作,將風險防范理論上的重要性切實轉化為實際上的重要性。 管理層在三方監管業務管理上的不成熟也值得反思。毋庸諱言,管理層對該項業務的曖昧態度,誤導了券商對政策的把握,以致三方監管愈演愈烈。 管理層對三方監管業務的輕視及拖延不可避免地導致問題的擴大,試想一下,如果在前年或者去年管理層就下令停止這項業務,而不是采取默許的態度,情況將好很多。現在管理層喊停雖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但將三方監管的危害公布出來,并采取斷然措施,以期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立良性市場競爭秩序,亦是一個進步。 莊家一個一個死去,留下的是巨大的資金黑洞,券商一家一家托管, 留下的是投資者的聲聲嘆息。誠然,三方監管已經在一片哀歌聲中死去,但人們擔心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是否還會有其他蘊含著巨大風險的業務披著創新的外衣闖入我們的視線,在我們的麻痹之中,做害于證券市場,如此則將是整個行業的悲哀。如果我們能夠在慘痛的教訓中警醒、成熟,管理層的監管更有前瞻性,券商的業務運行更加規范,那么以前我們為之所付出的代價雖然昂貴,卻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