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熱鬧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7日 07:41 四川金融投資報 | ||||||||
一個招行轉債,吸引了2600億巨資申購。苛刻的轉債條款與熱鬧的申購看似矛盾,背后的東西卻讓人玩味。 此次招行轉債雖然增加了一些照顧原有流通股東利益的條款,如兩次優先配售等,但總體來看,招行轉債條款的設計仍相當苛刻。比如,招行轉股修正條款幾乎是迄今為止最差的品種。一般轉債在發行半年后進入轉股期就可調整轉股價格,而招行則鎖定到3年之后。
但這樣一個有著苛刻條款的轉債品種緣何引起基金、券商、保險機構、QFII以及信托公司等機構資金的熱捧,并創下今年下半年可轉債發行中簽率的新低?招行基本面上的亮點對機構資金當然具有吸引力,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仍在于中國股市“僧多粥少”的現實背景以及在現有投資環境下機構資金對低風險品種的尤為關愛。 2600億巨資申購招行轉債,而且幾乎囊括所有形式的機構資金,資金的充裕程度可想而知。而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資金群體緣何對股市投資的積極性不高,偏要扎堆搶購一個回報率不可能太高的轉債?原因只有一個,即機構對現有股市的投資價值依然謹慎,對風險的防范相當重視,使得加大低風險品種投資比重成為機構投資者的現實選擇。 這又回到那個糾纏股市已久的老問題——投資信心上。前段時間有關價值標準的市盈率問題經過市場的討論已得到較為清晰的共識——市盈率本無國際標準,市盈率硬性接軌之說就無根據。“硬指標”的問題容易想清楚,但“軟環境”的問題呢?誠信、透明、公平、制度建設,這些對投資信心的影響會更深刻、更長久。如果今天一個證監會官員在賣發審委委員名單,明天又有一個上市公司驚爆什么資金黑洞,這樣的冷箭多放幾個,也就難怪資金見到一個低風險品種就蜂擁而上了。 本報記者王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