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倒下股民遠走 保險資金入市秋水微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0日 16:54 瞭望東方周刊 | ||||||||
保險資金炒股再不用藏掖了。 10月25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為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開閘。中國證監會負責人稱,“允許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市,是貫徹落實‘國九條’有關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月25日,股指先上后下,以陰線報收。在隨后2個交易日,股指有小幅反彈,大體上是圍繞1300點展開拉鋸。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這個利好股民曾經期許頗高。當這個利好真正來臨的時候,股市反應卻不過是秋水微瀾。從當初熱望,到現在平靜,利好政策效力今不如昔。 “利好疲勞” 時過境遷,中國股市再不復從前。昔日的股市,只要政策利好甫出,就有大資金入市,然后股市在資金推動下上揚。由于管理層長期用政策干預股市,這種干預也就形成一種習慣。每破關鍵點位,多有利好出臺。但是,如今每一次出利好,都有資金利用那短暫的反彈出貨。 真正看好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已經不多。“由于5%的限制,能夠入市的保險資金也就500億-600億,對于12000億市值的中國股市,那五六百億的資金即使全投進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何況,保險公司又不一定是全買股票。”有市場人士分析。 從目前保險公司的反應來看,他們的態度還算積極,幾家大保險公司如平安、人保也都在做入市的一些準備工作。畢竟,當前1300點的低位,他們如果買股票,成本相對要低一點,風險也相對要小一點。不過,股市已開始炒作“保險概念股”,屆時保險資金不見得能賤買。 由于各項手續的辦理,保險資金實際入市最快也需要兩周,也就是說要等到11月份或者更晚了。根據中國股市的習慣,最后一個季度少有行情。離保險資金入市利好兌現還有兩周,這個時間差,有做一波小反彈行情的余地。雖然“東風”有了。但是市場并非是“萬事俱備”。 當前社會上有一個時髦的詞叫做“審美疲勞”,那么現在的股市就是“利好疲勞”。或者,稱之利好效應遞減也可。從新股暫停發行,到總理講話要求落實國九條,再到允許券商發行短期融資券,至現在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開閘。前前后后,大小利好無數,股指還是原地踏步。 擴容壓力難消除 券商相繼倒下,股民漸漸遠走,股市的蕭索日甚一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跳出股市指數一漲一跌的窠臼,看看與股市相關的大環境,就會發現局面也同樣樂觀不得。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它們終將以上市的方式來配置風險。參與整個金融體系安全的保障,是中國股市不可能回避的又一個歷史使命。對孱弱的中國股市而言,未來將要上市的每一個國有商業銀行都是一個巨無霸,搞不好就成為一個噩夢。 國際油價在突破50美元的箱頂之后,進入新的箱體運行,不管創出新高。指望油價回落到以前的水平,顯然不是短期的事。受油價上漲的逼仄,物流、航空等許多行業都會受到嚴重的沖擊。 無論是銀行上市,還是油價上漲,這些沖擊都會在股市體現。譬如,在短暫的“9.14行情”后,銀行股在9月22日開始成為市場連續做空的主力之一。不管資產質量怎么樣,每一只銀行股都跌得七葷八素,無一幸免。但是,煤炭石油板塊就一枝獨秀,很多個股有不菲的漲幅。 而10月28日,央行上調存貸款利率的行為,對股市而言,亦是一個地道的利空,盡管此次加息幅度有限,但卻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那就是經過近8年的利息下調后,利息走勢業已迎來拐點。這種心理暗示對股市資金面多少會造成進一步的壓力。在釜底抽薪之后,中國股市明年的走勢也難以樂觀。 市場反轉需時日 市場對打點滴的利好已經疲軟。中國股市應該如何調控,才能既治標,又治本?或者,用券商中通行的一個說法,怎么樣才能“治病”兼“救人”? 針對當前中國股市,有觀察家打了一個比方。“今時今日,中國股市已如同一個失去了造血功能的久病之軀。雖然偶爾有政策利好輸入一點點新血,但是股市持續擴容大量失血壓力揮之不散。如果不恢復中國股市的造血功能,出多入少的股市將因失血過多走向末路,成為死市。” 股市是一個大眾游戲,這個游戲玩家正越來越少。吳敬璉先生曾言“全民炒股不正常。”如今,從一個極端發展到另一個極端,“全面不炒股”是不是更不正常?很多證券營業部,股票帳號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沒有一筆交易的尋常可見。并非長期投資少操作,而是被套死。 股民不玩了,券商自然也玩不轉。有一份23家(也有63家的版本)高風險券商名單在坊間流傳甚廣。中國證監會10月26日專門出來辟謠。但是,就在9、10月間,遼寧證券等6家券商相繼被托管,券商的生存處于何等窘境可想而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被視為落實“國九條”重要措施。保險資金獲得機構投資者身份,終于可名正言順地炒股了。在國外,保險資金屬于機構投資者中作長期投資的主力。在國內,保險公司更是多數基金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中國的保險公司從幕后到臺前,會否給市場帶來新的氣象? 舉一些研究報告分析,中國機構投資者行為類似一個“大散戶”。譬如,以前也曾被寄予厚望的社保基金,它的幾個投資組合總在進行一些短期投資,跟散戶操作風格相差無幾。這是他們在一個股權割裂的市場,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在一個缺乏穩定預期的市場的無奈抉擇。 “國九條”已經為中國股市指明方向,但每個政策要落到實處,都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中小企業板開了,券商可以融資了,如今保險資金也可以直接入市了,“國九條”在不斷落實,相信假以時日,這些政策的合力能夠重新激發股市的活力,使市場再現久違的牛市。(記者 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