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點,果然搖搖欲墜,甚至已經(jīng)從前些日子的“一天跌破,再一天拉回”變成了每日盤中的拉鋸。手里的二線藍籌股跌了10%后,幾位重倉的哥兒們既無奈又冷靜,還有人表達出了強烈“死磕”的愿望。但話雖如此,敢在低位繼續(xù)加倉的一個也沒有,可見“死扛”更多是被動的表現(xiàn)。
管理層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明朗到“傻子”也明白的地步,但為什么利空傳言還會層出不窮
?還會有人不辭辛苦地制作“中金策略組”的《中金公司11月投資報告》?為什么在國有股減持之后,又會有人在1300點重新討論估值是否合理問題?為什么既然中國股市有那么多問題要解決、有那么多券商要拯救的同時,又會有保險資金、QFII“哭著喊著”要往里鉆?我想問的“為什么”又何止這幾個,從“對政策利好的全面預(yù)期”到“值得悲觀的問題越來越多”,難道就真如捅破窗戶紙般簡單?
長盛基金的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市場的做空與管理層的做多正在形成有力的博弈。我以為,不如用“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更直白。
再次引用我所推崇的基金經(jīng)理呂俊的周報:目前大家較多地把市場的低迷歸于國際化估值的壓力,但是我們認為由于市值占GDP比重不同,流通比例不同,貨幣換算等問題的存在,估值不應(yīng)該作簡單的類比,國際化接軌并不應(yīng)該作為市場長期向淡的理由。而且,中國股市部分股票的估值水平同成熟市場已經(jīng)相當(dāng)接近,已經(jīng)可以在一個絕對水平上對其進行評估,和成熟市場的類似公司比,有些股票甚至被低估。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直以來他的聲音偏空一些,據(jù)說那時候倉位輕得幾乎沒有。聽話聽音,上面的聲音讓您如何理解呢?晨報記者 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