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張衛星們的護權運動 能否實現期望中的結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14:01 《商務周刊》雜志 | |||||||||||
這場由民間自發興起的投資者權益保護運動,能否實現期望中的結果? □記者 張婭 張衛星最近很忙。由于國資委批準同意電廣傳媒(資訊 行情 論壇)(000917)及其控股股東湖南廣電中心實施“以股抵債”方案,他以一手股(100股)股東的身份向北京市第一中級
張衛星對《商務周刊》透露,目前他已就此裁決向法院提出上訴。 必須注意的是,這并非今年股市上的投資者維權個案。為抵制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600019)280億的巨額增發,9月8日,《今日商報.大眾證券》周刊聯合新浪財經共同發起征集中小投資者投票權的活動,短短3天內達成投票權意向的就接近3000萬股。 盡管這往往是“螞蟻和大象的抗爭”,力量對比的懸殊使得投資者的意愿對最后的結果并無實質性影響,但它已經明確顯示出一場民間自發的投資者權益保護運動正在中國各地興起。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參與者選擇何種方式,他們都是在努力破解“保護投資者權益”這個中國股市最難的難題。 投資者協會 張衛星,北京頤和興業投資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師,目前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的發起人代表和籌備組組長。 “今年以來,我感覺到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以前上市公司侵犯投資者權益都是以個案的形式分別進行的,而現在市場出現了一系列舉措,好像要把所有投資者一網打盡。如果投資者像以前那樣任人宰割,上市公司的膽子只會越來越大。”張衛星如此解釋成立協會的初衷,“我并不是個組織能力很強的人。但是等了這么多年,都沒有人出頭來做這些事情,我只好自己做牽頭人了。” 張衛星開始想先摸摸底,就給所有朋友發郵件詢問他們對成立投資者協會的看法。200多封郵件發出去,大概收到幾十封回信。張衛星于是覺得這件事是可行的。 隨后,“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籌備組在各大網站刊登啟事,公開征集成員。此舉很快就得到了投資者的響應。僅幾天時間,就有300多人申請加入,其中包括著名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律師、財經媒體人士、普通投資者等。 按照《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章程(征求意見草稿)》,該協會的職能包括代理流通股股東行使股東權利,由協會里的專家代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提出的方案評述論證,最大限度地保護流通股投資者利益,幫助利益受上市公司違規行為侵害的投資者尋找律師提起訴訟,委派“協會”代表,在上市公司股東大會上替廣大“協會”會員投資者行使股東權利,等等。 張衛星稱,從長遠看,協會還將推動建立中國證券投資者救助基金會,為因為中國證券市場的風險而受到嚴重損失的投資者提供救助資金。 協助張衛星擬定協會章程的施純琳是《東南快報》證券版編輯。作為張衛星最早征求意見的人之一,他參與了大量協會籌備的實質性工作。“從證監會的角色來看,由于目前股市還是定位于以融資為主,證監會不可能真正做到保護投資者權益。”施純琳告訴《商務周刊》,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能在民間成立一個投資者權益的自我保護團體。” 7月28日,申請成立“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的文件正式遞交給中國證監會。張衛星表示,在相關部門批準之前,籌備組惟一能做只是促使有關部門盡快批準協會成立。 與此同時,另一家同樣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目標的組織——“全國投資者協會”則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10月3日,17名來自各地的“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成員在武漢舉行臨時召集會。“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創立召集人東方皇極向《商務周刊》透露,臨時召集會的主要目的是進行人員整合。目前,創立推動組已經有30多名核心成員,這些成員主要來自于長江以南地區。 在臨時召集會上,“全國投資者協會”成立了四個小組,分別承擔網上推動、對外聯絡及整合、以法律角度關注具體案例、投資者權益保護研究的責任。 作為一家證券投資公司的研究員,東方皇極表示,成立投資者協會的愿望由來已久。“早在兩年多前,我就準備發動周圍的人成立一個保護投資者權益的組織。當時大家都說好,但卻沒有人愿意采取實際行動。”他說。 2004年年初,《全國投資者協會章程》被陸續張貼在一些網站上,并由此在相關論壇里引發了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討論。隨著討論越來越激烈——當然也是隨著4月以來中國股市的又一輪大幅下跌和這其間投資者權益遭受了又一輪侵害,一批人聚集到一起。正式成立“全國投資者協會”一事終于被提上了日程。 吳波,江蘇揚州市政府公務員,現在負責“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對外聯絡及資源整合,他與東方皇極是“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最核心的“兩駕馬車”。在加入“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之前,吳波在中國股市已經有10年的投資經歷。“在這期間,我經歷了層出不窮的上市公司丑聞,也實際看到很多欺詐投資者的黑幕。對于投資者利益受到侵害這樣一個事實,可以用八字形容,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吳波對《商務周刊》表示,他認為投資者保護事業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于保護中國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急迫的事情,加入這個協會主要是為了達到三個目的:啟迪投資者自我保護的思維,讓投資者之外的人重視起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以及促使投資者保護組織的建立。 《全國投資者協會章程》的工作核心同樣是圍繞著投資者權益保護來進行,包括了對上市公司傷害投資者利益行為的事前揭發和事后訴訟。 吳波認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推動政府重視民間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呼聲,正確引導和規范民間投資者保護事業走向健康高效的發展軌道;二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力量的協調配合,先可以從各方面共同打造一個投資者保護的網站聯盟入手,加強網絡宣傳力度。他也透露,他們和郎咸平等經濟學界人士就投資者保護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參加到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中來。 “我們希望為投資者爭取真正的話語權,促使政府部門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問題,尤其是在政策出臺前要充分征詢投資者的意見。”東方皇極表示,“更重要的是,協會可以促成投資者意見的廣泛交流。比如涉及到全流通問題,我們就可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來討論,最終讓協會成為統一投資者思想的平臺。” 與“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籌備組不同的是,“全國投資者協會”創立推動組采用的是松散型聯盟的形式。東方皇極表示:“我們更傾向于網友會的形式,以在投資者群體里推動維權理念為目的。” 盡管“全國投資者協會”也向民政部遞交了成立的申請文件,但東方皇極強調:“不管政府部門是否批準,我們都會把保護投資者權益的理念繼續推動下去。” 維權的現實 同樣在維護投資者權益方面,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長郭鋒選擇的方法與張衛星、東方皇極等人有所不同。 郭鋒曾經是億安科技(現“ST億安(資訊 行情 論壇)”,000008)股東共同訴訟團的首席律師。在這一中國股市首例共同訴訟案中,原告達363人,總標的2400萬元,并且在兩地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其中,176人在北京,標的1150萬元,187人在廣州,標的1280多萬元。對于這樣的行動,郭鋒的解釋是,他堅信充分發動投資者的積極性才是實現市場有效監管的途徑。 在郭看來,當市場規模壯大到一定程度時,單靠證監會一家機構很難監管所有的市場參與者。他把證監會與違規上市公司的關系比作“貓和老鼠”。“國家只養了證監會這一只貓,但市場上有成百上千的老鼠,一只貓怎么抓得過來?”郭鋒對《商務周刊》說,“如果把7千多萬投資者都訓練成民間的貓,貓的數目比老鼠多,就很容易監管老鼠的行動了。” 盡管億安科技共同訴訟案未被法院受理,卻促使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出臺。郭鋒代理的大慶聯誼(資訊 行情 論壇)(600065)共同訴訟案,也最終成為中國第一起被法院受理的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引發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2004年,在江蘇瓊花(資訊 行情 論壇)(002002)收到江蘇證監局立案稽查通知后,郭鋒再次專門組織了江蘇瓊花賠償案特別律師團,目前正在接受投資者的起訴委托。 “只有把違規行為置于公眾監督之下對市場才有威懾力。”郭鋒強調,但當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被揭露后,證監會的處罰只是停留在通報批評或者罰款這樣一個層面。罰沒的款項都收歸國庫,投資者的損失并沒有得到賠償。這樣很難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他因此認為:“把投資者的利益與市場監管掛上鉤,上市公司侵犯了投資者的利益,投資者可以通過到法院起訴來彌補損失,才能對投資者產生激勵機制。” 在億安科技股東共同訴訟案進行過程中,郭鋒領導的律師團每天都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投資者的咨詢電話。“這些電話幾乎都涉及到上市公司對投資者進行民事賠償的實際問題,” 郭鋒說,“投資者的維權熱情大大被激發。” 2002年3月,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國浩律師集團事務所三家合作成立的中國第一家民間性質的“投資者權益咨詢保護中心”成立,這實際上是一個投資者自我維權方面的咨詢性組織,郭鋒擔任該中心主任。 按照最初設想,“投資者權益咨詢保護中心”除了向投資者提供日常法律咨詢、接受投資者的委托、代理訴訟和非訴訟業務外,還會主動跟蹤和發現資本市場損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并依法采取相應對策,協調全國范圍內的共同訴訟和集團訴訟案件的代理訴訟工作,以及向證券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時反映投資者的呼聲、建議和訴求。 據郭鋒介紹,當時中心邀請到許多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智囊,希望在投資者反映的情況中出現重大法律疑難問題的時候,可以依托專家義務參與并提出咨詢意見。但中心在實際運做中很快遇到了現實問題。“中心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不夠。”郭鋒坦承,“我們現在更像一個法律咨詢熱線,可以解答一些投資者的咨詢問題,但沒有足夠的人手參與到具體維權事務中去。” 事實上,“投資者權益咨詢保護中心”依托于律師事務所而運轉,而且一直沒有形成常設機構,也沒有聘請專職人員。郭鋒透露,下一步將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完善中心職能上,并尋求一些機構的經費支持。 盡管力量有限,但郭鋒指出,諸如投資者向法院起訴億安科技和大慶聯誼的行為,已經對上市公司形成了極大的威懾力。“以前中介機構接手一個IPO項目時,發行人往往明目張膽地要求作假,否則就換中介機構。現在中介機構就可以用造假公司被提起訴訟為例子去說服他們。”他說,以前100家上市公司可能有95家都有虛假陳述問題,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很普遍了。 自下而上的戰斗 資料顯示,截止2004年8月,股市上的投資者的開戶數為7164.4萬戶。但經歷了股市幾年來的大喜大悲之后,“股票投資”已經被認為是中國社會最危險的職業之一。曾經有媒體調查顯示,“股票投資”在中國社會十大最危險的職業中排名第六,并且是十大行業中惟一純“腦力勞動者”。相關的調查分析還表明,在十大危險行業中,股票投資帶來的家庭不幸、財富流失、社會矛盾、刑事案件,要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總和。 事實同樣證明,參與到中國股市中的絕大部分投資者并沒有享受到上市公司在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中應該體現出來的價值回報,反倒不斷遭受到股價被操縱、上市公司虛假陳述、大股東挪用資金等一次次的傷害。 這正是投資者維權組織成立的初衷。“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單個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成本太高了,由于個體的力量有限,而且絕多大數中小投資者還是工薪一族,想要切實維權,無異于以卵擊石。”張衛星指出,“投資者協會應該是一個‘公器’,是中國證券投資者實現‘三公’的民間組織。” “目前出現的這一系列行為更多的是一種市場力量的顯現。”郭鋒也強調,“在政府不能積極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情況下,市場有一種沖動,希望用自己的力量達到維護權益的目的。” 但現實的情況卻不容樂觀。東方皇極承認,在推動“全國投資者協會”成立的過程中,很多投資者雖然關心個人利益的維護,但對公眾利益表現冷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多任期里備受市場爭議的原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經表示,自己引以為憾的一件事就是沒有資源和時間去做投資者教育。現在,前任證監會副主席的遺憾正確確實實地成為了實現投資者自我維權的一個障礙,并由一些民間力量接過了這一重擔。 “在籌備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投資者對于成立統一的維權組織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協會只能把社會責任感比較強的人聚集在一起。”東方皇極感嘆到,“一個充滿奴性的股票市場是不可能前途光明的。” 張衛星卻認為,爭取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并不應該是協會籌備過程中首先考慮的事情。“在中國股市,中小投資者還是純粹的散沙。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形成協會的骨干力量。只要有能力把協會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很快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他樂觀地說。 然而,張衛星在推動“中國證券投資者協會”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更為嚴重。如果沒有來自政府部門的批準,投資者協會實際運作時不免會出現“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局面。但在張衛星為協會爭取合法身份的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卻出現了“制度性”缺失。 根據相關規定,要申請設立社團,首先要到行業主管部門遞交申請書,在得到行業主管部門的批準后之后才能到民政部,依法按民間組織的管理規定申請成立協會。按照張衛星的判斷,證券投資者協會的行業主管部門應該是中國證監會。但在他把申請文件上報給證監會之后,證監會相關部門卻表示,國務院下達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試行)》并沒有授予證監會批準投資者協會成立的權限,因此不能作出審批。 東方皇極也透露,“全國投資者協會”9月就已經把申請文件上報給民政部民間事務管理局,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得到答復。這使得協會只能以創立推動組的形式存在,僅僅依托網絡進行理念的傳播工作,而不能操作具體事務。 郭鋒分析到,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要求政府部門批準成立投資者協會的確缺少相關的規章制度。他認為,首先應該由證監會或民政部制定出規章制度,把協會的性質和職能,發起單位和個人應具備的條件,經費來源和場地要求等確定下來。“在沒有這個規章制度之前,主管部門批準就沒有依據。” 郭鋒說。 事實上,從現實情況來看,僅僅依靠民間組織還無法實現保護投資者權益的目標。郭鋒進一步表示:“盡管目前中國的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但還是一個政府主導型國家。從歷史來看,中國也一直就沒有行業自律的傳統,所謂真正能保護行業成員的機構都帶有官方或半官方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民間組織只能在某一些階段和某些領域解決局部性問題。”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現象。作為市場的參與者,投資者協會的發起人卻更像是因為不滿市場黑幕揭竿而起的綠林好漢。如同股市其他方面的創新活動一樣,要實際操作投資者權益保護必須依賴于來自政府部門的行為。 “我知道協會最終獲批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政府出面成立投資者協會之前,市場總是需要有人來不斷推動這個過程。”施純琳的話或許代表了所有參與投資者協會推動工作的人的心聲。 對此,郭鋒提供了自己的經驗:在市場上推動投資者權益保護理念的同時,還必須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與政府溝通的渠道,才能最終說服政府部門。因此,市場在與政府的博弈中必須把握好尺度——要爭取投資者的支持,但也不能走過頭給政府施加太大的壓力。 “目前最好的結果是,首先有諸如此類民間機構從市場產生出來,運作到一定階段進行資源整合,同時通過一些案件促使政府建立規范化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最終推動政府部門出面或者間接授權一些機構參與支持設立全國性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機構。”郭鋒表示。 問題在于,中國股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人都把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高調掛在口邊,但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卻層出不窮,像張衛星狀告國資委那樣的抗爭就像飛蛾撲火的“鬧劇”。現實能如張衛星等人所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