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初敗廣發收購戰 強強聯合或是大趨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13:56 《商務周刊》雜志 | ||||||||
“市場化”將成為未來證券業資源整合的關鍵詞,“強強聯合”則有可能是券商合并的大趨勢 □記者 張婭 喧囂了43天的中國迄今最大規模券商收購戰,以被收購方反收購的勝利宣告結束。10
此前的9月2日,中信證券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宣布收購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其目標直指廣發證券第一大股東位置。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當年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申銀證券與萬國證券的合并。然而,對比這兩起依靠政府“大手”捏合起來的合并,此次中信和廣發兩家公司充滿火藥味的并購戰,是一場更具有真正市場意義的標志性事件。 截至2004年6月的數據顯示,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37.46億元,廣發證券為120.08億元,雙方差距不大;在股票交易方面,中信以4109億元股票交易額位列國內證券公司第4位,廣發以2807億元位列第7位;在投行業務方面,中信2003年以120億元的主承銷金額位居各家券商之首,而廣發證券的2003年股票發行總家數也名列全國同業第4位。這場同量級的收購戰,很快便演變成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外部力量與掌握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管理層之間的博弈。 9月7日,由廣發系統內部2126名員工集資2.5億元發起的深圳吉富創業投資股份公司正式成立。隨后,深圳吉富聯合廣發的另外兩家股東吉林敖東(資訊 行情 論壇)(000623)和遼寧成大(資訊 行情 論壇)(600739)大口吃進廣發股份,三方合計持股迅速超過54%。 短暫的沉默之后,中信開始絕地反擊。9月17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在此前一天中信向廣發證券現有全體股東發出了股權收購的要約邀請書,要求控股51%以上,收購價1.25元/股。 “手中掌握的雄厚資金是身為上市公司的中信證券的優勢。而通過與上市公司的聯合,被收購方手中股份的價值空間也會得到提升。”東方高圣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高磊對《商務周刊》表示,中信在此次收購中選錯了方式。“用收購股權的方式,意味著廣發的原股東只能選擇出局,原股東無法獲得中信收購廣發后的整合收益,從而激發了原股東的強力反抗。”他認為,如果中信能用吸收合并的方式收購廣發,讓廣發原股東能夠享受收購后的收益,收購阻力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強。 事實證明,中信的公開叫板已經無法沖破深圳吉富、吉林敖東和遼寧成大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而結成利益共同體。這是個意料之中的結果,對于中信事先并未和廣發管理層充分溝通就進行如此高調的收購,有投行人士認為其中不無炒作之嫌。 “收購成功與否取決于整合,中信采用的敵意收購方式會導致未來的整合成本非常之高。”一位有著多年并購經驗的業內人士向《商務周刊》表示了對中信此舉的疑惑,一般在決定收購行動之初就應該考慮到對方的反收購,以中信投行的實力不可能對廣發方面采取的行動毫無準備。 這位人士還指出,中信對廣發股東規定的要約收購條件也非常苛刻。中信發出的要約收購的邀請書上寫明,經過審計后如果存在或有負債,要對收購價格進行調整,負債部分由老股東承擔。同時,中信受讓的意向股份要達到廣發總股本51%時,才能與出讓股東簽訂正式的股權轉讓協議,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之后才能支付部分股權轉讓款。 但是,不管中信是出于何種目的掀起了這場收購戰,它對激活市場顯然意義重大。在過去的一系列事件中,政府成了券商退出機制的主導力量。而此次收購戰既不是強吃弱,也不是政府主導行政色彩濃厚的合并。作為中國股市第一起發生在優勢券商之間的市場化收購戰役,無論是中信證券的收購方式,還是廣發員工的反收購,雙方采用的都是純技術性手段。手中掌握的股權多少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整個過程并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人們所預料的政府的手在操縱。 在這場收購戰發生之時,中國股市已經持續了三年多的熊市,券商面臨著行業性的生存危機。2004年是券商風險集中釋放的一年,資金鏈的斷裂、頻頻暴露的違規問題擊倒了不少券商。最新的一項券商全行業調查顯示,近八成的券商老總認為,全行業大洗牌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但對券商的資源整合,政府已然越來越有心無力:政府的主導力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券商委托代理、授權經營、風險防范等問題;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限制了資源跨行政區域配置,無疑為本應由市場為主導的活動增加了交易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同時,無論采取關閉撤銷的形式還是采取行政接管、兼并重組,實際上只是形式上的區別,并不存在實質上的不同——最后都還是公共財政拿錢,都先由地方政府財政擔保向央行再貸款用于支付自然人保證金。 從今年以來出臺的政策來看,管理層的思路已日漸清晰——扶優汰劣,在整治問題券商的同時,業務創新、融資渠道等方面向優質券商傾斜,為其提供更廣闊空間。在把“創新”視為破解目前券商危局的“救命稻草”的情況下,券商即將展開的是一輪提高資產質量的行動。在這一行動中,背負沉重包袱的券商很難成為市場合并的首選。而如果能夠真正實現資源整合的市場化,優勢券商之間的“強強聯合”將更有利于參與各方的利益訴求實現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