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為含權股方案使流通股變成了喪權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5日 14:07 中國經濟周刊 | ||||||||
在證券市場出現了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破凈資產、破發行價、破面值、破非流通股轉讓價、破5年指數低點、破10年市盈率低點”的“六破”危情下,權威人士急切向市場表白,要讓A股成為“含權股”,引發了近期股市的報復性反彈。 使A股成為“含權股”這一提法,實際上是當前證券市場認識上的一個突破,對恢復投資者積弱已久的信心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所謂的“含權股”提法真的就是投資者所期盼的那
權威人士指出:要通過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讓A股變成“含權股”。以中石化為例,流通股比例很小,如果從國有股中拿出相同比例,對流通股東進行配售,價格以凈資產為參照確定,這樣除權后流通股價在3元多,市盈率大幅下降,流通股東受益,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將來在股權轉讓等過程中定價便可以市價為標準,兩類股東共享流通溢價。 通過解剖“含權股”的內涵和科學的數據分析,我們卻驚奇發現這種“含權”方案實際上是非流通股的“含權”股,而流通股卻地地道道地變成了“喪權股”。 以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為例:寶鋼總股本125.12億股,流通股本18.77億股。假定采用權威人士的方法,對全體流通股按凈值1股配1股的方案,流通股的除權價為 4.7元(按6月底的凈資產和股價估算),其余87.6億股非流通股獲得了可流通權。對非流通的國有股東而言,配售后可收回現金55.4億元,其余持股還可獲得近153.3 億元的流通性溢價(兩項獲利208.7億)。假定除權后股價上升30%,非流通股東還可以獲得 124億元的流通性溢價(三項合計共獲利332.7億元)。這種溢價,不只是賬面上的,在購并活動中,可以折成現金,經過一定鎖定期,履行一定信息披露義務后,還可在市場上變現。即使不出售,作為可流通股,其估值和抵押融資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而流通股東呢,我們也算一下賬。在未解決全流通之前,流通市值為120億(6.4元*18.77億股),配售除權后流通市值為176.2(4.7元*37.5億股),扣減配售支出55.4億元,實際流通市值為120.8億。 也就是說,如果除權后股價不漲,非流通股東除收回55.4億元配售款外,還獲得了153.3億元流通性溢價,同時還獲得了其余87.6億股的流通權。而流通股東卻幾乎沒有增值,同時還得面臨87.6億原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所帶來的獲利拋盤壓力。顯然這種方案是非流通股“含權股”,而不是流通股的“含權股”。 流通股非但沒有享受到“含權”股的好處,甚至還成為名副其實的“喪權”股。還是以寶鋼為例,寶鋼上市前每股凈資產是1.56元,由于每股發行價高達4.18元,發行后使之凈資產迅速上升為2.02元。也就是說,寶鋼現在每股凈資產2.97元中有0.46元是超溢價發行中流通股股東貢獻的(貢獻值為57.55億)。如果以每股2.97元參與配售,就等于流通股東用自己的錢買回自己的東西。如果流通股東不參與配售,那么必然也面臨每股股價除權帶來損失計1.7元(6.4-4.7=1.7)。兩種選擇相比,這就迫使流通股東必須參與認購,否則,投資者的損失將會更大。也就是說,一方面投資者的選擇權被剝奪了,另一方面,無論流通股東參與配售與否,都面臨著利益被侵害的結局。 可見,被粉飾為能使A股成為“含權”股的方案,實際上是畫在飽受饑寒的投資者面前的一塊大大的餅,輕輕一戳,原來什么都沒有。 |